8月25日,区政协开展本年度第四次专题协商议政活动,重点聚焦“加强湖泊保护与生态建设”。7位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代表作了发言,他们围绕控源截污、湖泊保护规划、湖泊环境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杨罡昱:要对吴江全区的湖泊进行分类、分区、分期引导,建立湖泊保护的统一格局。通过蓝线、绿线和红线的划定,形成湖泊保护生态网络,完成功能导入。工业、生活污染的全面治理以及水资源修复,要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加强湖泊岸线保护,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岸线功能,使湖泊岸线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

沈卫芳:恢复湖泊生态系统,重在“截污控流”。要加大工业、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完善城镇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同时,加强污水设施运行的监管,提升尾水排放质量。对已污染的水面,要梳理问题,通过小流域治理减少现有污染源。对水环境状况良好的湖泊,要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

沈永法:震泽镇河道养殖多致使湖泊污染治理难度加大。建议在治理过程中,专题研究湖泊围网清理工作。积极推进“一湖一法”,明确各监督主体责任,形成执法监督的合力。要加大湖泊保护科技资金投入,推广生态“绿色”养殖。进一步完善湖泊保护相关税收政策,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

齐 艳:完善湿地生态系统能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保护与自我修复功能。要树立生态优先的湿地保护理念,建立分类管理的湿地保护机制。严格规范湿地保护管理行为,结合“1058”工程和湖泊治理工程,加快实施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积极创建湿地公园,争取使我区由湿地资源大区变为湿地资源保护示范区。

李耀忠:汾湖境内湖泊要以健康湖泊理念为指导,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针,逐步以“一湖一策、一湖一景”的模式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根据现有湖泊的特点进行形态调整,增强与外围水系的连通,畅通水系,维护生态完整稳定。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优化湖泊的空间布局,提升湖滨带及其周边地区服务功能的价值,满足汾湖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俞海军:吴江的湖泊就是吴江的名片,要做好水文章,首先,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在区级层面组建湖泊保护领导小组,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通过媒体宣传、强化巡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等形式,严格落实湖泊空间保护措施。第三,要强化截污工程建设,截断污染源。第四,要加强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将湖泊与骨干河网连通。最后,要分期分批组织清淤疏浚,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
邹秋林:吴江湖泊保护,就是要让吴江的水“活”起来“动”起来。目前,吴江的河湖水流不畅问题严重,建议将太湖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对待,充分发挥它作为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作用,带动整个系统完成新陈代谢。重新考虑各支流堤闸的合理性,逐步治理河湖“肠梗阻”现象,恢复河湖一体的自然格局。同时,要保护河岸湿地,在主要河道周边及重要节点设立禁止开发区域,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得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