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2015 第四期) > > 在“加强湖泊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加强湖泊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上的讲话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5/9/23 10:42:40 | 点击:56655]
  

 

2015825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本年度第四次专题协商议政会,聚焦湖泊保护与生态建设。吴江是全省湖泊数量最多、总面积最大的县市(区),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来吴江调研时曾说:“展开苏州市的地图,吴江这块湖泊最多,江南水乡的特色在这是最鲜明的。”“整个吴江就是最大的江南水乡、郊野公园。”

    刚才,全体与会人员实地视察了北麻漾盛泽片区清淤疏浚整治工程、野河荡排涝站和潜龙渠公园,听取了区水利局的情况通报,相关界别委员和党派团体成员代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控源截污、湖泊保护规划、湖泊环境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王悦副区长全程参会,听取发言并作了精彩讲话。会议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会风民主,建议扎实,取得了预期效果。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的议题,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大力营造爱湖护湖的社会氛围

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姓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湖泊管理保护,维护湖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民生实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吴江的湖泊保护工作时刻不能放松,要在“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指导下,做好湖泊功能的规划定位,铁腕治理各种破坏湖泊资源的现象,合理利用湖泊的生态环境容量,实现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把湖泊治理保护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真正体现“百湖之城”的水乡特色。要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珍惜、保护湖泊资源的意识,大力营造爱湖、护湖、亲湖的社会风尚,使保护湖泊成为各级政府、所有企业、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长效管理,不断健全湖泊保护的工作机制

湖泊保护是一项动态和长期的工作,只有严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一是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健全湖泊水质监测和水质异常预警机制,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定期通报全区重点湖泊水质监测信息,认真分析研判水质变化趋势,及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湖泊保护措施,稳定湖泊水质。二是完善多方联动机制。加强湖泊保护管理力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湖泊保护管理工作联动机制,促进相关部门拓宽信息渠道、下沉执法力量,组建包括执法人员、沿湖周边街道、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在内的“网格化”管理团队。三是落实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细化湖泊保护内容,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将湖泊保护工作纳入各镇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组建湖泊保护工作督查组,对各镇区、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四是强化责任追查机制。设立“湖长制”,按照地域范围,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违法填湖、违法开发建设、违法侵占湖面和滨水空间等涉湖违法行为。

三、把握重点环节,严格落实生态建设的专项举措

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牢牢把握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各项专项举措,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维护湖泊的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控源截污,加强湖泊水体治理。要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业、生活、农业三大污染源的防控力度,实现污水处理动态监控,确保水环境安全。二是严禁侵占水域,维护湖泊形态稳定。要依法规范湖泊开发利用行为,通过综合治理,做好湖泊勘界定桩、堤防达标和生态护岸治理建设等工作,实施必要的退田还湖,拆除湖内围网、围栏,保持湖泊形态稳定。三是定期疏浚清淤,改善湖泊生态环境。通过定期清除湖底淤泥,增加湖泊蓄水能力,降低水中污染元素含量,减轻湖泊的污染负荷,防止湖泊沼泽化,促进河湖水网的畅通。四是加强湿地保护,保持水系生态平衡。注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完善以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实施湿地保护和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增强区域环境调节能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湖泊是大自然的璀璨明珠,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希望大家能共同关注湖泊、珍爱湖泊、善待湖泊、保护湖泊,实现人与湖泊的和谐共处,让湖泊更好地造福百姓、惠泽子孙,让“千年水天堂”这张吴江的名片更加靓丽!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