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区政协十四届五次全会期间,委员们针对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者亟待提高的问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积极履行委员职责。高质量的提案、建议、大会发言引起了媒体关注。《姑苏晚报》记者就《关于加快推进全区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的建议》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详见《姑苏晚报》2016年1月8日A10版),报道的原文为:
吴江薄弱村帮扶“脱贫”新路该如何走
本报讯(记者 王小兵)富裕的地方也有贫困的角落。集体经济走在省内前列的吴江区还有一些相对落后的经济薄弱村。根据我市去年确定的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的脱贫转化工作,吴江区就有25个在列,占据苏州大市的四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村在帮扶转化线之下。昨天,吴江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开幕。如何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如何加快推进经济薄弱村帮扶转化工作等,成为该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
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彻底改、改彻底”的影响,吴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度陷入低谷。自1997年以来,吴江区先后历经18年、开展帮扶工作共6轮,形成了公司平台、镇建村购、合作联社、跨村联合、局村挂钩、企业合作、富民股份和资本运作等“八条”富村强村发展路径,帮扶工作取得成效。
成绩固然可喜,如何加快推进全区经济薄弱村扶持转化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吴江区政协委员、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徐荣明感叹道,近年来,虽然吴江区村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民众的关注,但是村级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越来越突出,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遭受的瓶颈制约也日趋明显。经过调研,吴江区薄弱村主要遇到各方关注度不够、薄弱村“等、靠、要”依赖思想、资源匮乏、经济下行压力大等一系列因素。
对于帮扶薄弱村“脱贫”遇到的难题,吴江区政协委员、平望镇党委副书记解冻表示,扶贫需要“授人以渔”,需要给资源、给项目,让薄弱村自身掌握“造血”致富的本领。
吴江区政协桃源镇工作委员会建议,在薄弱村帮扶转化中,除完善好扶贫发展投资平台,提供必要的资源项目外,还要在项目审批、项目补助、货款贴息、融资规模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而吴江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提案中建议,帮扶薄弱村需打破当前政府“单打独斗”的困境,团结市场和社会力量加入帮扶战线,让企业家加入到薄弱村的“智囊团”中来,充分利用企业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助推“脱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