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2017 第一期) > > 区政协“建设创新生态体系”专题协商议政活动发言集萃
区政协“建设创新生态体系”专题协商议政活动发言集萃
[ 来源:吴江日报│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7/7/31 11:14:13 | 点击:185045]
 

519,区政协举行本年度第一次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这也是本届政协的首次专题协商议政活动。与会的政协委员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及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等职能部门代表,围绕“建设创新生态体系”议题积极发言,从推进科技创新、转变政府角色、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工业设计、深化行政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建言献策。此次协商议政活动,目的是希望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共同协商,探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创新生态体系发展的措施,共同推动吴江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完善政府四大创新支撑体系

 

区政协常委、经科委主任冯月根

我区产业结构体系具有综合性、多样性。所以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针对不同产业类群实施差异化创新策略。譬如,我们的传统产业要以技术改造、互联网+、品牌建设、国际认证认可来推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注重集群创新,让老树发新芽;以标准引领、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以关键技术突破、科技金融支持、人才集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培育来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除了科技上的创新,更要研究机制、体制、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创新是全方位综合发力。尤其是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创新生态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吴江要集聚要素资源,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企业为主体,老板是关键,市场为导向,投入是硬货,同时,需政学产研资相结合。

政府要完善四大创新支撑体系:技术与产业、平台与企业、资本与金融、制度与政策。政府成立相关工作的领导小组,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实现区镇合作和联动,通过科技规划、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服务、技术成果应用等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同时还要通过引进、模仿和消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尽快走上自主创新道路,给予科技“小巨人”企业更多政策性支持。

 

以科技创新推进工业供给侧改革

 

区政协常委、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勤芳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区科技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的推动、引领、聚合作用还不够大,科技创新发展在结构调整上形成的新动能还不足。建议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技术创新,科技引领产业升级。下一步要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合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引擎。

二是抓平台建设提升,强化壮大创新驱动内核。科技部门要大力引进和汇聚境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议布局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增加中高端技术供给,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三是抓新模式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加快建立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在成果转化的“需求端、供给端、台端、服务端、环境端”同步发力。还要培育“互联网+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新业态,大力促进科技资源汇聚和成果产业化应用。

四是抓创新主体培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政策宣传、培训辅导与跟踪服务,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扶持;营造氛围与环境,形成全社会创新大潮;抓好“双创”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各类“双创”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实现创新创业创造理想的聚集地。

 

创新生态建设需要政府转变角色

 

区政协常委、民建吴江区支部主委曹国荣

“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上,怎样更好地体现苏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创新四问”的第四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阶段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劳动力价格、环境制约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叠加,招商遇到瓶颈,原来落户的企业也都风雨飘摇。真正顶级的企业,特别是核心产业,招商是招不来的。阿里也不是杭州引进的,华为不是深圳引进的,当然,亨通也不是吴江引进的。下一轮吴江的发展,应该立足在民营经济的优势上,加强注重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的法治市场建设,营造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有利于全社会创新的市场环境,促进释放创新政府和创新市场的红利。

政府在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更应注重服务企业,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政府需要完成从“管家”到“店小二”的角色转变。政府的职能,要从“管理”转变为“服务”。政府才是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主导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才能形成吸引人才落户的“磁场”,才能为符合未来方向的企业培土施肥,才能持续释放市场红利。

打造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宽松的制度文化、建立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和引进培育服务于市场的中介机构等,都是吴江建设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

 

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吴江支社副主委王强

近年来,吴江把创新引领、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但依然存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R&D)支出占GDP比重偏低、自主创新投入主体单一等短板。对此,对推动我区自主创新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推动产业高端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金融、购物、自媒体、虚拟社区等新兴业态。

其次,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者。

再次,加强创新型园区建设,构筑创新型经济发展主阵地。创新型园区是集聚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是引领产业转型、承接海内外技术和人才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围绕创新型企业密集、创新型产业密集、创新型人才密集的目标,建设一批核心创新型园区。

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是当前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加大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协作力度,有效推进科技金融合作的制度化。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集聚创新资本。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落实更有力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以人才优势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

 

工业设计助制造业创新转型

 

区政协委员、政协震泽镇工委副主任汤伟忠

近年来,我区确立了“先进制造业立区,现代服务业兴区”战略,但目前,我区工业企业设计能力及其水平相对薄弱,制度设计和创意创新方面尚存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业设计的理念尚未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企业和设计从业者间树立,工业企业未能达到设计融合和创新之合力,相关配套设施、信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尚未能形成一定规模,工业设计人才匮乏以及缺乏相应扶持政策。

为加快推进我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建议:一要提高认识,政府企业共同参与,从战略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增强政府、企业、公众的工业设计意识,营造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有条件制造业企业分离设计机构。鼓励工业企业与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加强合作,联合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项目。

二要加快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平台是重要的载体。建议在全区选点自建或联合工业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建为行业服务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推动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落户吴江,设立设计中心或分支机构。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省部属企业、知名民营企业来我区设立工业设计基地或中心,提升工业设计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是加强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应用,通过政产学研商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我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

 

行政管理创新推动生态体系创新

 

区政协委员、顺泰纺织品公司董事长周建明

多年来,我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发展动能,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新的生机。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区镇两级政府行政管理,推动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是突出主体培育,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产业化能力,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其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完善财税保障,强化创新型经济的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撑,要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有效探索“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才补助”等新型投入方式,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资本化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快资源集聚,构建创新型经济的平台支撑。要加快构筑“科技研发平台”,进一步拓宽科技研发平台产业领域,加强研发平台梯队培育,完善研发平台评估考核,大力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