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称:  密码: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内容 > > 吴江消灭“两虫”纪略
吴江消灭“两虫”纪略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20/1/15 16:00:33 | 点击:20778]
 

/邬品嘉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非常重视,1950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上,中央确立“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方针,将消灭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丝虫病等严重地方病,确定为首要的任务。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作了重要指示。

改革开放以来,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内容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方针目标。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健康中国”努力奋斗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医务人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吴江70年来卫生工作有目共睹的另一个伟大成绩,就是国内烈性传染病早已绝迹,还消灭了千百年来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血吸虫病、丝虫病。

一,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遍及江南13省市区378个县。1955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指示。

吴江是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历史上共有23个乡镇、7个县属镇、3个场圃、497个行政村流行过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达66.50万人。病人遍及所有镇、乡、村,病人数列全国第13位。吴江血吸虫病流行,太浦河以北地区高于太浦河以南地区。

什么是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感染此病的患者,血吸虫在体内产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为毛蚴,侵入钉螺里,发育为尾蚴,肉眼不能看见,要用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清楚。学术称钉螺为“中间宿主”,是因为钉螺形状像钉子,只有谷粒一样大小,尾蚴从钉螺出来,活跃在水中,一般人群接触有尾蚴的水,尾蚴随即钻入人体皮肤而导致发病。症状为全身无力、肝脾肿大、腹水、腹泻等;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直至死亡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由来已久。据有关报道,我国至少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有:刘备与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兵败北撤后,感慨地说:“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后人研究考证,所谓“疾疫”、“疫气”,这里是指血吸虫病急性感染。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郡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按症状可有:蛊病、血蛊、蛊胀、单腹胀等名称。所描述的病因、症状和预后,与现代医学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腹水、肝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消瘦、黄疸、贫血等极为相似。有资料统计全球有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

清乾隆十二年(1747)《吴江县志》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春大疫,民呕血缕即死,……是年春瘟疫大作,有无病而口中喷血即死者,或全家或一巷民枕籍死。”就其描述似死于晚期血吸虫病。近代自1911年起,江苏陆续从病原学证实有血吸虫病流行。1924年美国学者福斯特和梅莱尼的《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一书附图中芦墟、平望、梅堰等地列入血吸虫病流行区。1930 年国内学者陈方之、李赋京报告,在吴江、吴县、太仓、昆山、常熟、无锡等县、市找到钉螺。疫区遍布长江以南所有省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立即重视。1951年征兵体检时,已把检测血吸虫病列为重要内容。吴江全县10个区9592名应征青年中,查出血吸虫病病人6147人,阳性率高达64.09%。吴江县于1951年12月19日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站(简称“县血防站”),成为当时全县卫生预防的领导。当初大部分群众对血吸虫病这个名字不知道、或者是一知半解。有的干部怕血防工作影响生产、因而不太重视。医院个别同志也有认为血防是“赔本”生意。党和政府以及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宣传、加强教育。

1955年中央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是年11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了解到我国有患者约一千万人,约有一亿人民受到威胁。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是“加强领导,全面规划,依靠互助合作,组织中西医力量,积极进行防治,七年消灭血吸虫病。”1956年2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再次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口号。各级党组织相继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一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战争打响了。

1956年初,吴江成立了中共吴江县委防治血吸虫病五人小组,并由29人组成的县防治血吸虫病委员会。同年5月首次招收46名社会知识青年充实血防队伍,分别送往在木渎举办的苏州地区医生、检验专业培训班进修学习。同时深入农村访病问苦,在群众中广泛地进行“三算、三比”活动:一算身体健康账、二算生产账、三算经济账;一比新旧社会、二比防治与不防治、三比科学与迷信。我当时所在震泽医院(现在为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组织专业人员携带显微镜徒步到开弦弓等地农村,用现场捉到的活钉螺压碎后,让大家在显微镜下看到尾蚴的活动,告诉他们这就是血吸虫病的病因所在。消灭血吸虫病要从查明螺情,灭光钉螺入手;管好人畜粪便,搬迁沿河粪缸、集中管理,不在河里洗刷马桶……切断传染源,才能把血吸虫病彻底治好。破除了由于“风水不好”、“天意”等迷信思想的作怪。用实际事例激发群众自觉参加防治血吸虫病的运动。还举办以生产、生活、生命、生长、生育,“五生”为内容,利用黑板报、展览会、有线广播、幻灯片、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的进行宣传活动。县、镇(乡)各级召开誓师动员大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

1958年6月30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同志看到这一消息,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送瘟神》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群众,再次掀起新的高潮。

1959年9月吴江县选派宋霖若、邬品嘉、杨恺明、王友仁等4名中医人员.应邀出席苏州地区七县(吴江、吴县、昆山、常熟、太仓、江阴、无锡)一市(苏州),并邀请血防战线上的一些专家、学者,在常熟召开中医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现场会。各县、市精英都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县代表也作了大会发言,名中医宋霖若撰写的《中医治疗血吸虫病》(初稿)在会上作了交流、并广泛地征求意见,这次会议在省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共中央1970年6月27日中发〔1970〕49号文件,转发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关于南方十三省、市、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应组织力量,积极开展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做到与人血吸虫病同期消灭。耕牛的血吸虫病也实行免费治疗。”医务人员以同样的热情投入这项工作。ˇ

 1976 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血吸虫粪检阳性率逐年下降,1987年后没有查到血吸虫病人。1994 年达到国家规定的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从达到标准转入巩固监测阶段,2017年达到国家消除血吸虫病标准。至 2018年底,我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8420.8250 万平方米,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 164451人。区域内已经连续 24 年未查到钉螺,连续 33 年未查到血吸虫病人,连续 45 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

二、丝虫病

丝虫病曾是严重危害吴江人民健康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为苏南地区流行最为严重的县,属马来丝虫为主的混合感染流行区。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吴江区防治工作者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群防群治,积极奋战,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国前虽无丝虫病流行的确切记载,但“发流火”、“大脚疯”病人早有存在。解放后历次青年入伍体检,就有因微丝蚴血症而被淘汰。

1957年青云、八都乡的11个试点村调查,微丝蚴阳性率17.16%。1958年全县20个公社和2个县属镇血检,微丝蚴阳性率达11.35%,占当时苏州地区微丝蚴阳性总人数的69.73%。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的9年中共血检561019人次,微丝蚴阳性率0.52~18%。1965年各公社对应征青年入伍体检,微丝蚴阳性率达10.62%。县辖23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西南部的铜罗、青云、桃源、南麻、谭丘、盛泽、平望、梅堰、震泽、七都、八都和庙港等12个乡镇流行较重。累计病人3339人,各乡镇均有,2018年底建档病人还存474人。

丝虫病,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病原存在于动物身上,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传染性。丝虫病是由丝虫主要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系统,导致其反复发生炎症,致使患病者失去劳动能力。吴江范围内主要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

丝虫病晚期成了象皮病,俗称"大脚疯",这个词我们现在已经听不到、看不到了。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病在我们这里十分常见,它最典型的后遗症就是下肢严重肿胀。在民间曾经流传着"八人围桌坐,狗子钻不过"的民谣,意思是指腿肿得厉害,围坐一起中间没有缝隙,这是丝虫病危害的真实写照。得了“大脚疯”不但影响劳动生产,并且有碍人体美观,特别是青年男女,暑热夏天男的不肯穿短裤、女的不敢穿裙子,内心非常痛苦。

丝虫病的临床常见表现:

(一)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二)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三)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后期出现淋巴管阻塞性病变,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中医称膏淋,绝大多数由于丝虫病所致),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甚至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等。

丝虫病,病原学检查由于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故普查采血时间在夜间10时至次晨2时,取耳垂血3滴置于玻璃片上,直接查找微丝蚴。阳性者,还要数次送预防药上门,送药到手、看他服药到口。

1970年全县微丝蚴阳性率为6.21%,仍是苏州地区首位。至1976年微丝蚴阳性率控制在1%以下。通过群防群治,中西医结合, 1987年接受江苏省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达到了卫生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从1989年起再未查出微丝蚴阳性。1998年3月,根据卫生部1996年颁发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要求,接受上级评审,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

200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记者白剑峰报道称:“中国率先在83个丝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中消除丝虫病”,令人欢欣鼓舞!

三、体会

吴江1952年开始,抽调县内医务人员中的精兵强将:阚绍南、黄德亨、胡海宗、汪倬云、徐可曼、徐其伟、袁自復、宋霖若、钱星若、金储之、陆明道等到第一线,参与血吸虫病治疗。宋霖若先生著有《中医治疗血吸虫(病)研究概要》,成绩突出,曾任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委员、苏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先后出席吴江县、江苏省、全国文教群英大会。

我们属于第二代消灭血吸虫病、丝虫病的参加者,以预防工作为主。当年都是靓女俊男,服从上级按排,掮了铺盖、带了口粮,奔赴农村。到了那里有时睡在地铺上,吃饭煨行灶。风霜雨雪,寒暑无间,东征西战。

血吸虫病预防工作,首先发动群众大规模查螺,想尽各种方法灭螺。特别是每个人的粪便要“三送三检”(三次检验粪便),面广量大,为了完成任务,收集大便一般在中饭时间段,一些农民当时还不了解,我们不怕脏,他们嫌正在吃饭来收集大便,怕脏,怕麻烦,冷嘲热讽,有的甚至于骂山门,实际上他们只有中饭辰光在家啊!医务人员只能忍气吞声,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宣传解释。我和院长曾经一起去横扇石塘一幢楼房里看望、慰问过他(她)们,至今记忆犹新。“管好人畜粪便,搬迁沿河粪缸,不在河里洗刷马桶”,又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群众工作。“粪”是当时主要肥料,农民视为宝物,到上海、苏州去摇大粪是件不小的事情,把粪缸集中在一起,实在不容易啊!“不在河里洗刷马桶”,要改变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难啊!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

丝虫病,因为采血工作必须在半夜前后,为了抢进度,常常一个人单独行动,照着手电筒,走在村中小道,先寻着一个小队长,由他陪同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挨家挨户,一个人一个人地采血。我们不怕麻烦,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一些农民当时还不肯配合,半夜敲门,影响他们睏觉,影响次日劳动,很不耐烦,有的也要骂山门。一个小队结束,又要到另一个小队,遭遇是同样的。采血回来已经拂晓时分,休息片刻,检验人员接着要看这一大批采血玻璃片的镜检。特别是女青年夜半三更,一个人摸黑走在乡村田头,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着,其中滋味,非亲身经历是不知道的。

当年,庙港公社合群大队农民陆阿和治好了他的晚期血吸虫病后激动地说:“毛主席救了我的命,新社会不仅帮助我铲掉了穷根,还帮助我拔掉了病根。” 在消灭吸虫病、丝虫病的伟大斗争有我们一份功劳!多少年来,跌打滚爬,艰苦备尝,如今都是耄耋老人,退休在家享受晚年幸福生活,回忆起这段历史,还是无怨无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参加、见证:做了前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终生难忘。

本文承吴江区卫健委、吴江区疾控中心领导支持;疾控中心慢病科沈建新主任,张琳先生、梅火根先生热情提供宝贵资料,笔者夫人庄新谊协助整理、收集有关图像,才顺利完稿,在此一并致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