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称:  密码: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内容 > > 关于吴昜的几点考证
关于吴昜的几点考证
——读《吴江吴氏族谱》有感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20/1/16 9:26:19 | 点击:21368]
 

/吴国良

吴昜,字日生,号惕斋,又号惕庵,吴江县松陵镇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南明著名抗清将领,晋授兵部尚书,封为长兴伯。其生平事迹,见于多种著述,《明史》有传,但记载有详略,年月有先后,是非有异同,毁誉有彼此。笔者近年翻阅清吴安国纂修《吴江吴氏族谱》(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其卷十五有吴承绪、吴昜父子世系小传(见附图),字数不多,却给今人传递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为考证吴昜行事提供了新的史料。

其一,吴日生之名是“易”还是“昜”,自清初至今,各书记载不一,有作吴易,有作吴昜,或两说并存。由此,考据文章概不少见,其中乡先贤柳亚子先生所撰文言文《吴易传》和语体文《明季吴江民族英雄吴日生传》(柳亚子:《南明史纲·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以及今人张明观先生《“吴易”还是“吴昜”》一文(张明观:《柳亚子史料札记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最为详尽。柳文以明崇祯九年吴日生自刻制举文署名“吴易惕庵著”、明叶绍袁《甲行日注》“丙戌六月十七日壬辰”条记载、清叶廷琯所云“日月为易”等为据,得出结论:“这样,他的名字问题,可以解决,就是吴易而并非吴昜。”张文则列举了柳亚子及其他学者各自说法,并以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中见有吴日生亲笔信札为据,提出个人看法:“清清楚楚,信末亲笔落款‘通家小弟吴昜顿首’,‘吴昜’之说,至此能否定论?”如今,笔者所见《吴江吴氏族谱》世系小传,明明白白刻印着“吴昜”两字。名讳入谱,兹事体大,是否亦可作为吴日生名“昜”而非名“易”的又一佐证?

其二,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农历(下同)八月,吴江抗清义师“白头军”为清提督吴胜兆统兵征剿所袭,在长白荡溃败。吴昜孑自走,其父承绪、妻沈氏及女皆投水死。孙兆奎父亲死于乱军之中,妻、女沉水死,自己自溺未绝,为清兵所执,后殉难于南京。沈自炳、沈自  等将领大多力战而死。长白荡一役十分惨烈,后人记载较详,但具体日期却又不尽相同。如明叶绍袁《甲行日注》记八月二十一日,明遗民、吴江陆港人施世杰所撰《孙烈士传》云“八月二十二日事也”,清乾隆《震泽县志》卷十八“孙兆奎传”载八月二十四日,清温睿临《南疆逸史》作八月二十五日,以至后来柳亚子在《明季吴江民族英雄吴日生传》中,对此也只能表示:“不知到底谁为正确了?”现据《吴江吴氏族谱》吴承绪小传记载:“……生万历癸酉年十月九日,……乙酉年八月二十一日殉难溺水卒,享年七十有三”,比照前述吴承绪之死节,白头军长白荡溃败的具体日期,应是八月二十一日。

其三,关于吴昜的生卒年。先说卒年,各书记载众口一词,即清顺治三年丙戌(1646)被杀于杭州草桥门,但具体被执和见杀日期则有多说:一是八月(或曰“其秋”),吴昜至嘉善,与职方倪抚合营,会饮于孙璋家,被执,后戮于杭州。见《明史》、清陈寿熊《吴节愍公家传》、清乾隆《吴江县志》等。二是六月初九日,吴昜、倪抚等在嘉善孙璋家被抓,八月就难于杭州,见《武塘野史》。清徐鼒《小腆纪传》亦作六月吴昜被执,至杭州不屈死之。三是明叶绍袁《甲行日注》丙戌六月十七日记有:“山中遥传日生凶问,初未敢信,珵云‘营中人言’,确矣”。四是陈去病《长兴伯吴易传》,证之《小腆纪传》和《甲行日注》,认为“公之被获,当在六月无疑矣”,后“以某月某日殉节于杭州之草桥门”。五是柳亚子根据《武塘野史》和《甲行日注》所载,认为日生殉难日期“一定在一六四六年阴历六月九日之后,十七日之前,但不能断定是哪一天了”。六是近年新编吴江县志、镇志,作六月十五日被杀。吴昜的生年,以往的书刊文章未见确切记载,但有其享年,多作“年三十有五”。后来的辞书(如《辞海》《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等),以及今人著述,记吴昜生卒年为公元1612年至公元1646年,恐是以其卒年及享年三十五岁而推算出来的。

今见《吴江吴氏族谱》吴昜小传记载:“……生万历庚戌年二月十七日,……顺治丙戌年九月十四日殉节于武林西泠桥,时年三十七岁”,则是新见史料,十分难得。其生年与享年与原先所知均差二年。据此,吴昜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二月十七日(1610年3月11日),卒于清顺治三年丙戌九月十四日(1646年10月22日),年三十七岁。《吴江吴氏族谱》卷六还转载了清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一“吴昜传”,两相对照,有多处文字改动。其中原文“戮于杭之草桥门”前,增添了“九月十四日”数字,原文“时年三十五”,则改为“时年三十有七”,显然是特意更正。因此,笔者以为,当可徵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