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称:  密码: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内容 > > “雪巷沈氏”四代人物概览
“雪巷沈氏”四代人物概览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20/1/16 9:31:08 | 点击:29429]
 

/郑一冰

雪巷,是位于古镇周庄和同里之间的一个古村落,现属金家坝社区。分湖周边有“无沈不成村”之说,“雪巷沈氏”与“大胜柳氏”、“莘塔凌氏”并称为分湖三大世家。发掘名门世家的人物及遗存,对江南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是有益的课题。

2019年7月15日,吴江区金家坝蚬南村,在同周线908号“水乡苑农庄”南500米左右,正实施一项退塘回田工程,挖掘机破土,触到一块坚硬石头。作业人员细看,发现有字,村干部遂向上级报告。吴江文化部门及黎里文体站有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清理出一墓葬,墓砖用石灰糯米砌,出上下青石墓志铭二块,正方,上下叠。上“沈厔庐先生暨配凌夫人之墓志铭”篆体,为吴县钱经铭书。下墓志铭,楷体,同里金祖泽撰文并书写,吴县周梅谷刻石。现墓葬围成一封土,加以保护,墓志铭石归藏吴江博物馆。

这一片地,原是金家坝雪巷沈氏家族墓地,这次发现的是晚清民国时名人沈厔庐的墓葬,墓志铭的出土,对雪巷沈氏家族及沈厔庐人物提供可信史料,是完善“分湖沈氏”拼图的宝贵史证。从《金家坝镇志》中,查阅《清故候选布政司经历沈翠岭君墓志铭》《清故例授通议大夫三品衔候选郎中沈君暨配彭淑人墓志铭》;及金松岑撰《沈瓞生先生别传》等史料,梳理出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雪巷沈氏”人物的主要脉络,可以从中看到雪巷古村从极盛到衰落的历史。

沈懋德

沈懋德(1787—1853)字虞扬,号翠岭。生于乾隆五十二年,卒于咸丰三年。祖先出湖州竹墩,七世祖彝溥明季避兵来吴,定居于吴江之雪巷村。

“雪巷沈氏”沈懋德的七世祖沈彝溥→生良永→传华宇→传子仪→传锡命→传宗源,沈宗源就是沈懋德的父亲,诰封奉直大夫。诰封,是明清朝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奉直大夫,为文散官,从五品。

沈彝溥自湖州竹墩迁居吴江雪巷后,遂成“雪巷沈氏”,历代躬耕,节俭自持。又经康、雍、乾较为太平年代,积累起巨大的田产,到翠岭公一代,拥有田产百顷,即1万多亩。自翠岭公起开始读书,请了鸿儒名师执教。翠岭公“性颖悟,举止凝重”,后因父亲年事已高,遂放弃科举仕途之路,在家读书孝养,打理家业。翠岭公父亲过世后,在家课子授经,族中有贫困不能读书的学子,均招到私塾学习,出了不少有成就的人。

翠岭公广交文友,雪巷村上,每天都有文士前来聚会。翠岭公喜藏书,与歙县的鲍廷博交为好友,有志于收集失散文献,稿本。在雪巷开设书庄,刻板刊印有价值书籍。前后刊刻张氏潮、杨氏复吉所辑《昭代丛书》达四百种。请本地名士迮鹤寿校勘嘉定人王鸣盛著的《蛾术编》八十四卷并付印。吴翌风《国朝文征》四十卷等著名版本,所刻印之书,均亲自校勘订正,历经二十年不断。当时名臣沈维鐈、林则徐有经纶致用著作,编有丛书一百余种,委托翠岭公重新删定刊印。雪巷刊印的古籍,称为“世楷堂”版,为称道的善本版。

翠岭公一生多有善举,有一年江南大水灾,坟场淹没,棺椁漂浮,翠岭公出资,使人收集四千余具,妥然安葬。每逢灾荒兵乱,当任的吴江县令总请翠岭公出面相助,“储粟赈贷,抚恤防堵诸事宜,独任其巨,出家财无算。”

翠岭公夫人姓张,生有五人,长子宸凤;次子澄照、韵海,都早翠岭公过世。第四子韵藻,幼时就亡。第五子人杰,继承了家业。

翠岭公于咸丰四年葬于二十八都西蒲塘之东南原,即现金家坝蚬南村西蒲塘东南。

录翠岭公编印《蛾术编》的一段序言,可见翠岭公印书精神之严谨:

而蛾术编则向未窥全豹也。己亥春,余从其乡张吟楼、司马鑑处见之,乃先生外孙姚八愚茂材(承绪)藏本,凡九十三卷,假归尽读,如获拱璧,即欲付剞劂氏。会同邑迮青厓进士(鹤寿)见过,忻任勘校,以中说刻、说系二门已见《金石萃编》及《王氏家乘》,因钞说录至说通八门为八十二卷,而每卷之中,间加案语。先生于前代诸儒及近时亭林顾氏、东原戴氏,多所辨驳,而青厓所见,又与先生异同。予唯考据之学,言人人殊,要之是非不谬,俟诸后之论定;而各衷一说,亦足广学者见闻焉。爰竝付梓而为志其颠末云。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季冬吴江沈懋德翠岭氏识。(《蛾术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页)

沈人杰

沈人杰,字仲廉( ~1862)又字诵簾,沈懋德最小儿子,其他四位兄先后早逝,由沈仲廉独承家业。

关于沈仲廉的记载,散见于《吴江庚辛纪事》、《柳兆薰日记》等清人笔记中。

“庚申(1860)五月十六,借得雪巷沈仲廉处济勇百名,炮八座。”(知非:《吴江庚辛纪事〈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1期,第29页)

“庚申五月十九日,今日同川不知消息,据松兄来信,同川有雪巷沈诵莲援助,兵勇三百,大获全胜,以以确为幸。”(《柳兆薰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庚申六月初二……沈仲莲带炮、带勇、带枪船、坐枪船数十号,已逃至崇明去。……沈仲莲出海之说之虚,现已带勇回雪巷,人心略定。”(同上,126页)

《柳兆薰日记》是柳亚子的曾祖,北厍人柳兆薰记于咸丰、同治年间的日常事迹,是了解这一时期吴江社会状况的可靠史料。日记中所见的诵廉、仲莲,即是沈人杰。

《同里镇志》记载:清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860年6月13日)太平军攻克吴江县城。四月底,同里镇在同里巡检司、士绅的发起主持下,成立民团、圩团及练勇、保卫局等地方武装,招募团勇一百余名,并借调雪巷巨富沈仲濂私人护院武装,号称“济勇”,拥有大炮8座,分别驻守庞山湖东口的塔婆庵(称水营)和庞山湖南口的王家木桥、长生桥(称旱营)(《同里镇志〈军事卷〉》2007年版)。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沈家私人武装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沈仲廉即是候选州同知、团练沈人杰,拥有枪船、火炮及上百名“济勇”,吴江城陷后,他请于“大府”,益出貲募壮勇缮守,得到官府批准。战事失利后去上海,1862年死于上海。雪巷在2012年河道清淤时出土六门火炮,加之抗战时期日寇掳走一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沈氏老宅的瓦砾中出土过两门。总计出于雪巷的九门火炮,可知其主人。

   《分湖诗钞》录沈人杰诗三首,注沈人杰,字诵簾,懋德子,议叙县丞(县令辅佐)。三首诗中,一首长诗为《陆氏姑母七秩寿诗》,陆氏姑母是金泽陆日爱的母亲,沈懋德胞姐。诗中记述了陆氏姑母七十做寿时,正灾情严重,陆母遂撤销寿宴,移所费以资赈贫户。

沈瓞生

沈中坚(1863—1897),字致五,号瓞生。沈懋德之孙,沈仲廉之子。沈懋德长子沈宸凤早逝,无子,沈瓞生过嗣给长房。从小天赋卓越,师从张太龄。张太龄,即北厍葫芦兜张孝嗣的第五子,是为饱学诗书之士,尝授经黎里周氏红蕉馆。咸丰年间江南水灾,张太龄、张聃龄等寄迹雪巷沈家,帮助沈懋德刊书校订,并当了沈人杰的塾师。曾与张太龄的从子张文璿一同游历。

瓞生公参加科考不利,于是放弃了科举之路,转功诗文,所作诗,境界高远激扬,善书法,宗法诸遂良、颜真卿。又通音律,学习骑射、搏击,继承祖上习武的传统。

因咸丰年间兵乱,雪巷遭损。瓞生公继续祖上刻印书刊的事业,经手刊印《国朝先正遗书》及名人所辑文集达数千卷,完成未刊印的《昭代丛书》、《国朝文征续文征古文汇钞》、迮鹤寿注释的《蛾术编》等重要书籍。经瓞生公校刊的《大学》《中庸》《论语》善本及名医著作、劝善类书籍达百余种。瓞生公刻书,为“世美堂”版,亦为善本。

太平天国战事平息后,瓞生公继承祖业,扩建在雪巷的庄园,将园亭取名为“江曲书庄”,藏书达数万卷。瓞生公年少时,雪巷便是东南名流汇聚的地方,殷兆镛、吴大澂、俞樾 、洪钧等辈,常来住宿雪巷,磋谈文事,瓞生公与这些名士结为忘年交。成为书庄主人后,更是时时交好侠客、黄冠、缁流、琴师、弈人、医卜、技击等有才能的人。众多文才奇士不远千里来到雪巷,都好酒好菜,日日设宴招待。有贫穷的,临走时送衣食钱财,有的在雪巷住上数年。

瓞生公更亲近文人墨士,一起鉴赏古书画、佳砚、名琴、吉金、乐石、陶瓷、绣片。特别对赵宋以来至清初忠孝节烈、遗臣故老、魁儒硕德的手迹不惜重金收藏,达数千百通,保留忠节正气之士的文稿。

雪巷沈氏代有重善举之家风,瓞生公广行善事。斥巨金,修缮杭州西湖岳忠武王祠墓、句容茅山的茅山殿。光绪四年,山西、河南大灾,江南士族纷纷举义赈灾,瓞生公鬻田三千亩,带了救灾资金亲自到天津,冬天到达山西安平县主持赈灾,亲手将救灾款分到灾民手中,当地官员将事迹上报朝廷,皇帝加官沈瓞生为郎中候选,加三品衔,给予“乐善好施”称号。

瓞生公曾出田五百亩,赡养族中无助老人;建多处医药局,方便民众看病。得知平望杨家荡风浪险恶,造成船翻人亡,出资筑河堤三十余丈,可规避风浪。又斥资建无锡至嘉兴间的官道塘路凉亭四十余座,解百姓行旅风雨之苦。

瓞生公居雪巷,常为乡里排解纷争,劝人为善。他行善的宗旨是,不是以行善为名,而是体现人性之本的善心。另一爱好蓄养鹑鸟及黑白的野鸭,野鸭千百为群,以黑白颜色分两队,由仆人分别指挥,在雪巷周边的湖泊上结队浮游嬉戏,作观赏游戏之乐。

山西赈灾回,瓞生公带了偏室,驾船游历吴越之间十年,游名山,访奇士,收罗自宋代至明末清初忠烈节义名臣、名贤的遗墨,达上千卷。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瓞生公游历的偏室过世,瓞生公忧伤不已,继而放弃雪巷的陆上居所而住到船上。不料管理宅院的家人,不小心失火,整个书庄、第宅一夜间化为灰烬。瓞生公将劫余碑板、书画、典籍分给族中诸子,价值犹过万。自己登舟而居,二年后过世,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一月。

瓞生公正室夫人姓彭,本邑官宦人家之女,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赠为淑人。另有偏室张硕人、王硕人、黄硕人。有子十人:长子廷镛,次子廷钟,均正室出;廷铣、廷锡先后卒,廷锵殇;廷镐、廷铭、廷鐄、廷鉴、廷镒均出嗣。有女儿七人,长女未出嫁,次女嫁给北厍大胜的柳慕曾,即柳亚子的从父。

沈人杰墓志铭石现藏吴江博物馆。

沈厔庐

沈廷镛(1862—1920),字伯鸣,号咏韶,别号厔庐,吴江雪巷人,沈瓞生之子。厔庐公生于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战乱平息后,在雪巷由名师授学,天资聪颖,加之家中藏书极富,用功苦读,对古籍名著有独特的见解。当时吴江一带名士如柳以蕃、凌莘庐、李辛垞、诸杏庐,与雪巷多有交往,很看好这位少年才俊。同代学子有莘塔凌宝树、凌宝枢;北厍大胜的柳念曾、柳慕曾,沈廷镛、沈廷钟弟兄于他们结社论文,网罗献典,辑遗订坠。当时有“两沈、双凌、二柳”之名。

厔庐公以博士弟子,屡次参加科考不得意。自甲午(1894)后,时局变革,于是放弃科举之路,致力于涉世经济之学。 1896年雪巷故居火灾,1897年父亲沈瓞生去世,连遭不幸后,厔庐公担当掌管家族之职,以重视农事为本,以至诚之心处理家族事务,具有张公艺百忍之规,娄师德垂面自干之风气,深得众人钦服。

厔庐君安葬好其父后,举家迁往周庄太平桥堍。从雪巷迁出,主要当时兵匪盗贼猖獗,周庄相对安稳,又有同宗沈万三后裔在周庄。厔庐公在周庄建乡学,重视农政水利,扶贫恤孤,多有善举,当时周庄成为吴江十八个乡的模范,教化乡风于淳朴,犹如东汉时,太原人王烈为乡人排难解纷的景象。

光绪宣统年间,厔庐公曾为两江总督张人骏的幕僚,参与商讨机要大事。到民国,地方筹建县治组织,厔庐公被推选为总务秘书,任职三年,秉公办事,所制定的一些条例,后一直延用。1914年,因病推去此职,归回乡里,谢绝访客,独自整理书史,编辑劫余旧籍,订正错误,补齐遗失,刊行本地耆老遗著有:《莘庐遗集》《杏庐诗文钞枫江渔唱》《第六水村居集》《小茗柯馆诗词稿》等。体现了对师友的真情,致力刊印未出版过的本邑乡贤文稿,为重编沈南一先生所选《国朝文征》及《再续松陵诗征》等。

厔庐公秉承家学,对于书画金石鉴别尤精,工诗文,精楷法,从少年到老,凡短札信简均以墨笔行草书写,记日记数十年不断。潜心儒家濂洛之学,晚年精研《近思录》一书。可见厔庐公之品行,学识高深。

厔庐公在清代,世袭增广生贡成均振晋豫灾援例得分部主事。至民国,任县行政公署第一科科长,以办学有功,得奖一等金质嘉祥章。

厔庐公夫人姓凌,是同邑清赠中宪大夫议叙盐提举澍女,凌夫人与厔庐公同岁,早五十五日过世,可谓白首同归。有子三,长子润身,早厔庐公过世。次子泽民,出嗣给沈廷镒,三子焕文早亡。厔庐公有一女儿名胎花,嫁予同邑凌昌烜。润身有儿应榴、有女荇苇,泽民有儿嘉本、肈荣;有女应莲、应葭。

厔庐公墓志铭由金祖泽撰文并书写,钱经铭书篆盖,周梅谷刻石。

金祖泽(1867—1941),字砚君,晚号钝髯,乡人私谥贞靖先生。民国期间,曾任吴江县劝学所总董,谘议局议员,江苏省议会秘书长。

钱经铭,字寄蠡。 无锡人,另一说武进人。与吴昌硕、王一亭交好。师法初唐四大家,后发欧阳询为主。用笔恣肆遒健,风神流丽。

周梅谷 1881—1951),原名周容,别号百匋室主。苏州篆刻家。能书善画,博览金石,以鬻印刻碑为业者数十年。

雪巷沈氏,除藏书巨丰,书画收藏也极可观。厔庐公与陈去病为至交好友。陈去病在《五石脂》中,多次记述沈家的藏品:沈厔庐家藏,沈关关为顾有孝(茂伦)绣《雪滩钓叟图》,征题殆遍。藏朱白民手迹《雪朝礼佛阁上时在寒山》五古诗札。藏卜孟硕(舜年)《乙卯冬日奉寄伯明世兄》五律书法。沈瓞生(中坚)藏文肃公《捣衣曲》长卷(《陈去病全集〈五石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859、870页)。雪巷沈氏收藏由此可窥一斑。

雪巷沈氏中,还有几位杰出人物。画家沈塘。沈塘(1865—1921),字莲舫,别字雪庐、杞庐,斋堂号为茶龛、多竹亭、多竹盦、晋敦馆,世居雪巷,是沈人杰的侄儿。学画为陆廉夫入室弟子,清末民国初的成名画家。

厔庐公的弟弟沈廷钟,字根黄,与兄一起迁周庄太平桥,曾任沈氏在周庄开办义庄小学校长。沈廷钟有儿沈流芳(1897—1976),原名天籁、字流芳,后字体兰,以字行,著名的教育家。现位于周庄镇后港街1号,与蚬江街相接,东临太平桥的“贞固堂”,即是沈体兰故居。故居厅堂内有钱君匋题联:“前哨奔驰表率大众斧刀磨励翻浩宇宙,光耀放射普照人类洪涛奔腾波动全球。”沈体兰在民国时期任上海麦伦中学校长时,有多名分湖学子前往求学。解放后,为著名民主人士,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上海市体委主任。主要事迹记于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五辑《沈体兰纪念文集》。

 

录沈厔庐墓志铭

 

沈厔庐先生暨配凌夫人墓志铭

同邑金祖泽撰文并书丹  吴县钱经铭篆盖

民国九年十月,沈君厔庐丧其德配凌夫人,余唁之于蚬江里第,君扶病起,小楼一角,相对黯然,既卒然曰:以故人知我深,脱不本愿以墓铭相嘱。余皇遽无以应,而心知其神已伤。稍间君谒医吴下,以征疾殒于旅邸,距凌夫人之丧未二阅月也。君既殁之三年,孤孙应榴将奉君柩与德配凌夫人合葬于本邑难充圩之原。承先志以请铭,亡友之言昭昭在膺,虽甚无似曷敢辞。

按状:君姓沈氏讳廷镛,子伯鸣,号咏韶,别号厔庐,江苏吴江县人。先世系出吴兴竹墩里,明季处士彝溥君避兵乱,胥迁于本邑雪巷村。仍世力田,好行其德。八传至清布政司理问懋德,始大厥宗。笃志耆古,开江曲书庄,招延名流,《 昭代丛书》、《国朝文征》诸巨编,行谊见邑志人物传,实为君之曾祖,妣张氏。祖宸凤,妣黄氏,本生祖人杰,妣钱氏、金氏。考清侯选郎中中坚,妣彭氏。理问君生子五,四无后唯君本生祖,实生君考郎中,君故华祧大宗。郎中君豪侠好义,鬻田助赈,清廷奖以官不赴补,有闻于时。君昆弟十人,君弟廷钟为彭夫人出,而君实为家适。君生之年,值洪杨兵乱,乱平复业。君历从名师游,姿禀颖,持家富藏书,下帷攻苦,卓然有名山著述之思。维时吴下先进如柳莳庵韜庐、凌莘庐退庵、李范斋、诸杏庐诸先生,均以文章道义声应气求,主盟风雅。君文誉翔起,既为先辈所矜异。乃益自刻励,与莘溪凌宝树、宝枢,胜溪柳念曾、慕曾及弟廷钟结社论文,网罗献典,辑遗订坠。理问君有江曲书庄,图君乃作为后,图以式祖芬。于是两沈、双凌、二柳之名,时东南选事者至比之贵池、阳羡之于雪苑也。君以博士弟子,屡充秋赋,佹得佹失,自甲午后,世变日亟,乃悉弃其词章帖括,壹意于涉世经济之学,丙申故居灾,丁酉郎中君弃养,闵凶迭遭。君以家督实肩厥,重本其至诚,送往事居虽族本事,赜而烝烝,内行无间人言。公艺百忍之规,师德垂面之风,蔑以加矣。丧葬既毕,乃卜宅于周庄乡太平桥,以创为继百端肈建,于私则复祠宇闢庄校,于公则定经界以谋自治,设乡学以惠寒贫清流,亡以保岁余。浚畎浍以辑农政,其他安节恤孤诸善举,糜私济公,益畅厥绪。周庄一区,隐然为我邑十八市乡模范,盖征君之力,不至此故远近数十里,问望庐质讼,犹王彦方之于乡人也。光宣之交,丰润张尚书人骏来督两江,君以通家,子佐幕府。时际难危,造膝密勿动关大计,旋遭鼎革。本邑肈建民署,君膺众推任总务曹掾三年,因利革弊,辄中机宜,至今人以为法。君觊时事鈤非,甲寅夏遂谢病归帚而扫杜门,日亲书史,辑劫余旧籍,讹之佚者补之,刊行耆旧遗著若《莘庐遗集》、《杏庐诗文钞枫江渔唱》、《第六水村居集》、《小茗柯馆诗词稿》。惓惓于师友者甚挚,其致力最勤未竟厥绪者,为重编沈南一先生所选《国朝文征》及《再续松陵诗征》。君濡染家学,于书画金石鉴别尤精,工诗文楷法,自少至老,虽短札寸简未尝以行草行之,为日记数十年不辍。潜心濂洛之学,晚岁尤眈《近思录》一书。呜呼,可以觇君之志行矣。

君生中华民国纪元前五十年十月廿五日子时即清同治元年壬戌九月三日;卒民国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即旧历庚申十一月二日,享年五十有九。前清以增广生贡成均振晋豫灾援例得分部主事。入民国为县行政公署第一科科长,以兴学有功奖一等金质嘉祥章。配凌夫人,同邑清赠中宪大夫议叙盐提举澍女,淑慎渊令,柔嘉维则,冢妇仪修,群宗辑睦,相夫训子,懿范式昭。夫人与君同岁,其生也先五十日,其卒也先五十五日,可谓白首同归矣。子三,润身前卒,泽民出后季父廷镒,焕文殇,女一胎花,适同邑凌昌烜。孙三,应榴润身出,嘉本、肈荣泽民出。孙女三,荇苇润身出,应莲、应葭泽民出。铭曰:

门承通德,室启谟觞,亢宗首出,手抉天章,学必志毂,十万弯强。发而不中,六幕苍凉。无闷衡泌,令闻圭璋。敬教劝学,廉让之乡。名高府辟,望表礼堂。以道得民,畏垒庚桑。同音笙磬,俪鸿侪光。灞陵山色,葱郁佳藏。埋铭纪实,三辰彰彰。

吴县周梅谷刻。

(断句为笔者所加)

 

【参考文献】

1、陶煦:《周庄镇志》;毕华珍:《清故候选布政司经历沈翠岭君墓志铭》。

2、《沈中坚及妻彭氏墓志铭》,中国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见录《金家坝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427页)

3、《沈厔庐先生暨配凌夫人墓志铭》,吴江博物馆藏碑。

4、知非:《吴江庚辛纪事〈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1期,第21页。

5、《柳兆薰日记〈太平天国史料专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8页。

6、金松岑:《天放楼诗文集〈沈瓞生先生别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 923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