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称:  密码: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 > 凝聚“两勇一快”力量 攻坚“六大提升行动” 用奋斗书写“创新湖区”“乐居之城”新篇章
凝聚“两勇一快”力量 攻坚“六大提升行动” 用奋斗书写“创新湖区”“乐居之城”新篇章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20/2/14 10:15:11 | 点击:12568]
 

——在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吴江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王庆华

2019年12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总结分析2019年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强担当、牢记使命谋发展,凝聚“两勇一快”力量,攻坚“六大提升行动”,用奋斗书写“创新湖区”“乐居之城”新篇章。

下面,我受中共苏州市吴江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抢抓机遇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新成效

即将过去的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既面对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同时又迎来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历史机遇、重大利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示范区建设为主线,明确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发展定位,提出勇当“先遣队”、勇做“领头羊”,快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在区委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目标定位,狠抓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着眼长远强动力、增后劲。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3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同比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融合进程持续提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研究制定《吴江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示范区总体方案,前瞻性编制一体化背景下吴江空间和产业规划,科学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强化与青浦、嘉善协同协作,共同梳理出四大类45项示范区重大项目初步清单,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保、服务共享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组织申报2020年示范区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8项共4.9亿元。全力推进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先行启动区建设,成立苏州市融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强化资金资源保障,积极开展苏州南站枢纽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落实“省内全域一体化”要求,与泗阳共建10平方公里产业合作园区,大力发展新型“飞地经济”。

二是经济质效持续向好。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全力推动产业层次、综合实力向更高水平攀升。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服务民营企业“三项制度”,快速回应、高效解决企业诉求。紧扣ABCD四类企业标准优化要素供给,为优质产能腾挪空间。成功举办深圳、上海、北京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54个,总投资1064.5亿元。283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8亿元,京东方(苏州)智造服务产业园正式投产,国测(苏州)智慧城市科技产业园一期竣工。智能制造引领转型,智能工业完成投资110亿元,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全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新增2家总部企业,认定8家平台经济领军企业。新增现代农业园区12000亩、高标准农田7400亩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质量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恒力化纤成为吴江首家获得中国专利银奖的企业。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新增国家“万人计划”1人,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5人、“双创博士”9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达2.9%,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20家,跻身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区前三甲。

三是改革攻坚持续突破。深入实施系统化集成式改革,积极探索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党政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平望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区机构职能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全面运行,“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一件事”套餐服务等试点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全面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设立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吴江高新区(盛泽镇)颁发长三角地区首张镇级跨省异地办理证照。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台《关于促进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务“大数据”持续深化,政府部门数据资源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流动初步实现,获评“2019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矛盾多元调解平台上线运行,创新实施“网格+警格”联动融合机制。媒体融合工作稳步推进,省级试点项目区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挂牌成立。

四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共生,建管并举、品质提升。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完成中心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划调整,行政架构优化、效能提升;城市功能更加现代,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万象汇、爱琴海、梦幻水世界等商旅项目开业,苏州湾文化中心主体封顶,吴江开发区“一路一河一湾一谷一区”快速成势,产城人文旅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扣“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一带一区一群”等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百日集中攻坚”,震泽镇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镇。创建康居特色村2个、三星级康居村71个,七都镇开弦弓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同里镇北联村获评“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桃源镇高标准推进苏太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和太湖围网拆除。深入开展“三治”“三优三保”等工作,完成治违拆旧14230亩,“三优三保”通过市级验收6415亩,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4132家。探索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发起建立边界水环境、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治机制。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PM2.5累计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8%。

五是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富民增收力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525元,同比增长8.6%。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一批新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000余个,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顺利开工,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本一上线率创历史新高。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投入运营,吴江区儿童医院正式启用。有序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等标准加速接轨苏州,开通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保体系融入苏州顺利实现双向刷卡。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序推进。顺利完成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及“回头看”迎检、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维稳等任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扎实做好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省市安全生产巡查迎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六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紧抓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引导推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持续深化“融入式党建”,启动实施72个党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书记项目”,推进“新时代美美江村新接力”工程,深化非公党建组织力标准体系,推动省级机关与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基层党建工作强品牌、创特色。统筹做好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干部调配,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比选,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盯意识形态重点部位、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强化评价考核、狠抓监督检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共管格局不断完善。配合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巡视,高标准抓好5个方面15项任务84条整改措施的落地落实;认真开展三轮常规巡察和两轮对村(社区)专项巡察。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教育和处理805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教育483人次,占60%。全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职尽责,统战、人武、群团等工作全面加强,全区上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同志们,2019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区各地各部门各条线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大家以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二、对标找差促提升,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新方位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吴江抢抓示范区建设机遇,推动“强富美高”新吴江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影响深远。

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把对标找差、狠抓落实作为重要方法,推动全区上下思想再解放、方向再聚焦、目标再提升、压力再传导、责任再落实。要清醒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吴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为:增长动力面临瓶颈。投资、出口动力作用减弱,消费拉动作用不强;四大主导产业质效和层次还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有待进一步集聚;头部企业、爆发力强的企业数量不多、梯队层次还不丰富;创新投入不大,创新浓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对标示范区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源要素存在制约。土地空间面临“天花板”,优质项目承载空间受限,通过“三治”“三优三保”等盘活存量用地的工作闭环仍未很好形成;高层次人才紧缺成为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城市功能品质需要提升,“双招双引”力度需要加大。机制束缚有待破解。对吴江全域纳入示范区建设的研究不够透,以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工作的创新举措、制度经验尚未很好形成;改革攻坚力度需要大幅加强,部分领域改革成效离预期目标存在差距,重大改革创新试点经验集成落地的研究转化和向上争取需加快推进;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和培养选拔机制仍需优化,“三项机制”有待更好运用,“以实干出实绩、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需要进一步树立。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需要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以新发展理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主动融入发展大势、精准聚焦问题短板,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部署要求,在更高起点上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一要全面落实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任务举措,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意见》和市委《决议》,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制度统摄性地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二要牢牢把握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发展定位。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吴江的发展置于示范区建设的大战略,置于苏州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大格局中去审视谋划,找准切入点、聚焦发力点,以战略思维、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将吴江建设成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开启吴江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三要鲜明树立围绕奋斗目标狠抓责任落实的工作导向。深入抓好“两勇一快”动员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严格按照“六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的“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书”,推动“两勇一快”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行动、转化为实际成效,奋力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对照省、市监测指标体系,进一步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交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四要始终保持对标一流水平奋勇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面对群虎腾跃、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立足“目标再攀高”的追求,高点定位、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勇争一流,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吴江党员干部精气神,引领带动全区上下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奋勇拼搏。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风雨兼程、执着无畏,以“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结合吴江实际,2020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标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勇当“先遣队”、勇做“领头羊”,全力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乘势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强富美高”新吴江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0年全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左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高于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三、凝心聚力抓落实,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

围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坚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吴江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引领,以“六大提升行动”为重点,主动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治理能力快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要全面深化改革。深刻认识国家战略赋予吴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肩负的责任,强化制度意识、优化顶层设计,聚焦示范区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等重点任务,主动扛起“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使命担当,以制度建设为示范区“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主动对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深化吴江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批重大开放创新举措。落实《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不断提升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短板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深化中心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复制推广盛泽镇、平望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探索推进社区和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职能边界、优化管理效能。树立大格局、开阔大思路、拓宽大视野,以制度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更好地把基层实践经验固化为制度性成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要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快建立一整套务实、管用、有效的制度安排,努力营造吴江高质量发展“小气候”。认真落实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即将发布的政策意见,紧扣“开放+”,全力构筑开发开放新格局。瞄准“1330”改革目标,抓细抓实《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落实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两张清单”,推动“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集中落地。积极推进诚信社会制度化,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与示范区执委会、青浦、嘉善对接,进一步修订完善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切实提高导向性和精准性。不折不扣落实服务民营企业“三项制度”,自觉做到“四个主动”,构建“亲而有界”“清而有为”“清上加亲”“亲清连心”的新型政商关系。三要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总体方向,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升级“智慧技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吴江。持续深化12项风险防控专项行动,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长效机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建章立制环节“转段”,持续巩固提升专项斗争成果。深化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优化“1+6+N”综合执法体系、“一核四元”联动指挥体系,切实提高网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的意见》,不断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巡查工作,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有效压降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二)强化产业支撑,推动经济发展快上新台阶。坚持“产业强区”主导战略,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本,以培育壮大千亿能级产业集群、百亿能级企业梯队为主攻方向,加速构建更具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更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新地标企业;鼓励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股。深入实施新一轮“智能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力度,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一体化协同发展,保持智能工业全省领先、全国领跑高水平建设苏州湾中央商务区、汾湖高铁科创新城商务区以及各类重点产业园、特色产业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提升。推进“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力促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因地制宜做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特色服务业,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二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动承接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辐射带动,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强化示范区协同创新力度,共建跨区域多层次产业创新合作平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先发优势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发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协同推进智能网联、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超导新材料等领域创新中心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推进品牌创建、标准制订,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支持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南大等大院大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成果转化“绿色通道”。三要提升双招双引质效。充分发挥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转动力关键作用,突出基础设施投资先导性、产业投资带动性、生态投资长远性、民生投资普惠性,前瞻性做好投资布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科技含量、环境友好等关键指标,集中力量招引储备和建设投产一批高显示度项目。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为牵引,锁定世界一流、行业领先,推进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在超50亿元、超100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大重点项目进度跟踪服务力度,认真落实“一事一策”协调推进机制,全力确保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产业+人才+基金+项目+专业孵化器”引才模式,精心筹备国际精英创业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靶向引才。制定出台优秀人才个税补贴办法和人才优先购房办法,持续放大人才专项基金和人才激励政策倍增效应,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三)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品质快上新台阶。紧扣“乐居之城”发展定位,做大做强城镇、做优做美乡村,推动形成城乡互促并进、区域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打造世界著名湖区夯实坚实基础。一要统筹全域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全区产业和空间布局,形成各区镇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做强以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和吴江开发区为主体的中心城区,完善南部科教新城等重点区域规划,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优先支持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快融入环淀山湖创新绿核,聚力打造“水乡客厅”样板工程,塑造高品质人居空间。以组团式发展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着力加强区域联动、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推动全域协同发展。二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极放大“一体化中建设姊妹城”有利效应,主动融入苏州、接轨上海,加快示范区三地“同城圈”步伐,借上海、苏州和示范区之势,以高定位、高品质赋予吴江城市发展新内涵。加大现代化高端功能配套项目引进力度,抓好苏州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既定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不断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广应用,打造更具科技感的现代化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间城际铁路、公路干线、公交线路对接,协调推进沪苏湖、通苏嘉甬两条铁路建设,力争苏州南站与上海地铁、苏州轨交无缝衔接,加快打通康力大道等省界断头路,全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三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集中力量打造“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因地制宜推进“一带一区一群”等重点项目建设,擦亮江村品牌、深挖文化内涵,全力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样板标杆。协同示范区三地做好村庄规划编制,调整优化村域土地利用布局,更好展现水乡韵味,彰显水乡特色。深入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推动被撤并镇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打造一批特色精品乡村、特色苏式乡村、特色宜居乡村,以点带面促进村庄风貌整体提升。更大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村庄清洁、农村“厕所革命”等六大专项行动,细化举措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文明快上新台阶。注重深挖整合区域各类优势文化资源,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一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格局,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深入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统筹抓牢新闻舆论、文化传播、新兴媒体等阵地建设管理,加快构建深度融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用好示范区全媒体联盟和网信联盟平台,坚持正面发声、有效引导,讲好吴江故事、发好吴江声音、塑好吴江形象。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管控,完善“五个一”舆情处置机制,提升“鲈乡红客”品牌效应,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清朗网络空间。二要提升城乡文明水平。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认真对照中央两个测评体系,紧盯关键领域,突出标本兼治,精准有力抓好市容环境、城市管理等重点问题整改,推动形成志愿者进网格常态化服务机制,构建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坚持教育引导与规范入轨并重,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称号创建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和文明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要彰显鲜明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和传承以大运河文化、水乡文化、古镇文化、丝绸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基因,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浓墨重彩打造吴江特色文化标识,展现吴江独特文化魅力,真正让全区文化资源“串”起来、“活”起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组织开展“市民书房”“百姓戏台”等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文艺精品,让文化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覆盖到所有人。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不同领域,联合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长三角近郊旅游休闲首选地。高水平办好太湖文化节(丝绸文化旅游节)、同里天元赛、盛泽时尚周、汾湖攀岩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文体赛事,策划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聚焦共建共享,推动民生福祉快上新台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实事投入,千方百计促民富、增民享、解民忧,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促进富民增收。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精准就业服务,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需求,多渠道拓宽居民增收途径。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扩大创业优惠政策惠及面,形成创业就业双向带动的良好局面。织密社会救助网络,做实做细困难家庭“一户一档一策”帮扶工作,鼓励社会力量介入社会救助服务,探索综合社会救助新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政经分开”,打造“江村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品牌。深入实施第八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帮扶转化,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和异地抱团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二要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均衡普惠、共建共享扎实做好9大类33项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提升一体化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探索共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引进优质品牌养老服务机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加快苏州大学未来校区、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等优质品牌学校建设,深化与长三角名校的合作协同,推动基础教育、普高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吴江区中医医院异地新建,推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创建。扎实做好社保体系全面融入苏州工作,调整社会保险相关待遇标准,加快经办服务对接,按期实现“同城苏州”。三要加强生态治理。深入践行两山论,更大力度开展“三治”“三优三保”等工作,完成治违拆旧不少于10000亩、盘活存量土地不少于8000亩,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区域生态补偿、污染损害赔偿等协调机制,合力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落实示范区“一河三湖”整治要求,深入实施“三水同治”“河(湖)长制”,加强河湖周边及沿岸地区综合治理,确保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打造河清水畅“最美太湖岸线”。深入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重点固废危废资源化处置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党建引领强动能,激发新时代吴江干部队伍新作为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总结好、运用好开展主题教育取得的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贯彻蓝绍敏书记调研吴江讲话和全区“两勇一快”动员大会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担当,追求极限挑战、当好热血尖兵,在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火热实践中,共创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一要凝聚解放思想再出发的强大共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加强理论武装和深化思想解放的首要任务,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研讨、专题培训、主题宣讲,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对照“两勇一快”动员大会提出的五个“是不是、能不能”,保持永不满足的归零心态和敢于争先的精神状态,坚决破除与新时代新使命不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在自加压力、负重奋进中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创造经得起检验的新业绩。牢固树立“以实干出实绩、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年度综合考核、全员(个人)绩效考核等“指挥棒”作用,用好用活“三项机制”,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放开手脚、勇攀高峰。

二要扛起真抓实改再深化的政治责任。把抓好整改落实作为深化党的政治建设、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聚焦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和“回头看”提出的要求,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问题,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巡视反馈的意见,中央巡视江苏、省委巡视苏州对县市区指出的共性问题,以及正在开展的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发现的问题,继续紧盯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坚持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整改措施件件有落实、条条见成效。坚持边整改边提升、边实践边总结,将抓实反馈意见和各类问题的整改,与推进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深化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长久立”的制度体系,认真抓好制度执行,做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三要建强攻坚克难再奋进的战斗堡垒。赋予“融入式党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深化“书记项目”“行动支部”等牵引性抓手,完善“吴根越角”党建生态圈等综合性平台,推动党建工作与示范区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持续深化“新时代美美江村新接力”工程,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乡共管”制度,探索农村组织力提升路径。优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抓实城市基层党建“两个覆盖”,打造“美美江城”工作品牌。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党组织重点联系和“双结对”挂职服务制度,扎实推进非公党建“四个一”工程,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数字”和“能力”结构。加快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精准化的年轻干部培养体系,持续推进“一线攻坚”“百人百岗”结对互培互挂等工作,确保完成“1020”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四要营造正风肃纪再加强的清朗环境。围绕示范区建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确保重大任务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作风建设,继续紧盯“四风”问题,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年行动计划,持之以恒抓作风、改作风、转作风。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严厉惩治、形成威慑,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健全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的有效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区委巡察工作,力争2020年实现常规巡察全覆盖。发挥支部纪检委员队伍作用,推进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常态化“经济体检”,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完善纪检、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协作机制,加快构建纪律、监察、派驻、巡察等“四个监督”全覆盖监督体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高效履职,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发挥工青妇等群团桥梁纽带作用,为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凝聚更为广泛的共识和更加强大的力量。

同志们,国家战略迈新步,勇攀高峰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勇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新路,乘势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用奋斗书写“创新湖区”“乐居之城”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