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区政协召开“深化河湖协同治理,擦亮生态绿色底色”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区政协副主席沈震松参加。
今年以来,区政协按照年度协商议政工作计划安排,围绕“深化河湖协同治理,擦亮生态绿色底色”主题,组织有关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情民意,还将协同毗邻地区政协联合开展相关视察和协商活动,做到围绕中心献良策、聚焦发展建真言。
座谈会上,区水务局、吴江生态环境局分别就河湖协同治理工作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等作了情况通报。与会政协委员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围绕统一标准联防联控、加强污染物治理攻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保障生态安全等积极建言献策。
吴月芳委员:青吴嘉三地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模式,探索建立包括产业合作发展、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共建、排污权交易等在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充分体现一体化要求,探索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赢”的发展新路径。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开展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联合攻关,强化一体化示范区水环境安全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
吴永祥委员:要完善监督体系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农资供销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指导和监督;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和吴江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加大科学普及和宣传力度,完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信用约束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钟华芳委员:深化长三角水资源环境共保联治,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要共建产业链、共享创新链,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要建立上下游、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要整合各地各专业领域水生态治理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完善、创新联防共治机制,一体化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
王强委员:要通过数字化助力水体精准保护,实现“人防+技防”,确保水质稳定达标,为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有效支撑;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治理河湖生态,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运行状态,强化城市水资源净化能力;深入挖掘利用特色鲜明的水文化,采取多种方法保护和利用水文化资源,发挥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效益。
诸立新委员:要积极探索示范区“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通过沟通协商,形成“青吴嘉”统一的生态环境目标,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跨区域的生态治理市场化平台、跨区域生态项目共同投入机制,推动示范区三地从生态联治走向生态共建共赢。
沈震松指出,近年来吴江区在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围绕“水”这篇大文章,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形成了以“联合河长制”为代表的一批改革经验。要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积极推动构建区域生态一体化新体系。在制度创新、项目合作、协作机制上,巩固和落实好已有改革成果,复制推广好改革经验,持续完善和拓展,使改革创新更具有系统性、集成性。要着力增强企业和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推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增强环保意识、落实减污降碳目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正本清源、同向发力、协同治理,携手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区政协城乡委主任朱雁鸣主持会议。
(区政协城乡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