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吴江的城市建设正健康地发展,东太湖滨湖城市的开发,为吴江的未来描绘了一张崭新的蓝图。如何把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有机地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现代都市品牌结合起来,这是现代城市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环。吴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太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是一个自然特色和文化积淀都非常突出的地方,而且两者水乳交融。为了保护、挖掘、开发、弘扬吴江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建议在建设滨湖城市中突出吴江地方文化元素,建设地方人文景观带。
一、建设地方人文景观带的必要性
1、吴江人文精神的延伸。吴江位于太湖下游,是千年水天堂,湖泊是吴江的精灵所在。盛泽的盛湖、平望的莺湖、黎里的禊湖、芦墟的汾湖、震泽的蠡泽湖、同里的九里湖……吴江地形的独特彰显江南“水文化”的鲜明特征,通灵圆润的水已渗入吴江人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并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因而形成了“吴风越韵,精诚致远”的吴江城市精神。市委、市政府把打造“人文吴江”作为吴江发展的目标之一,吴江的地域文化就要有个全面的展示,我们滨湖城市的建设,也就必须突出吴江人文元素,翻开滨湖城市未来那美丽的长卷,彰显的应该是吴江自己的人文精神的延伸,阻断城市文脉的延续决不能说是科学发展。
2、吴江文化特征的凸现。城市建设雷同,缺乏个性和地方特色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沿海沿江沿湖的城市,都有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景观带,如大连生态型海滨新城、武汉沿江景观带、苏州金鸡湖文化水廊、杭州西湖的苏堤。松陵镇的灵魂自然是东太湖,东太湖孕育了顾野王、计成、吴易、费孝通等名人,也孕育了莼鲈文化、垂虹文化、丝绸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元素,也曾孕育垂虹桥、华严塔、鲈乡亭等令多少文人雅士忘返的建筑,这些,是吴江文化的缩影。地方人文景观带的建设对于拉开城区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起着举足轻重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3、滨湖休闲生活的丰富。现在各地都有显示自己人文特色的景观。周边地区,昆山有亭林公园、太仓有郑和公园、常熟有姜尚文化区……。我们松陵镇上的景点垂虹遗址公园、三里桥生态园等规模和内涵都还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吴江滨湖城市的特点是紧靠东太湖,在东太湖畔建设地方人文景观带,是滨湖城市的一大特色。如果没有自己的人文元素而建立与其他城市类同的景观,就会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吴江滨湖城市的功能是集商住、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现代的休闲旅游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东太湖既有湖光水影,又有人文景观,可以成为宣传和展示吴江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吴江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二、建设地方人文景观带的可行性
地方人文景观带的建设,前提是地方文化元素,吴江有着大量的人文资源,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东太湖同样如此。
1、 有荟萃的人文。吴江松陵镇上,出现了一大批贤人名士:曾居住在三里桥边的南朝梁、陈时期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编撰的《玉篇》3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在东门外建盘野别墅的宋状元黄由擅长诗文,其《归来》诗描绘了恬淡的田园生活;合称“大小尚书”的吴洪、吴山父子以清廉名闻朝野;明造园艺术家计成成了日本国的“造园鼻祖”;戏曲家沈璟创立了昆曲“吴江派”与汤显祖齐名;吴易建立第一支太湖抗清义军名垂青史;费孝通26访江村,江村经济开创了中国社会学的新纪元……
2、有优美的景观。松陵历史上有“八景”:一是具区云涛,太湖竞渡的游戏气势磅礴。二是鲈乡烟雨,水天一色,引发了张翰的《思吴江歌》。三是龙湫甘泉,陆羽评为天下第六的甘泉驰名江南。四是简村风帆,太湖边的简村曾建立巡检司成了保护松陵的喉道。五是塔寺朝阳,华严寺、华严塔金碧辉煌。六是西山爽气,借洞庭山影,呈现三吴秀色。七是雪滩钓艇,雪拥雪滩叟,是诗人的寄寓之所。八是垂虹秋月,中秋月色明亮,灯市迷人,龙船喧夜,为江南一绝。
3、有连绵的古迹。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松陵镇被古松江一分为二,现垂虹景区的地方是一片汪洋,后来形成了一个建筑群,主要有:一是垂虹桥、浮玉洲桥、三里桥、北七星桥等。垂虹桥最多孔时为99孔,历史名人题诗不断,包含了宋以来的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叶茵、高启、沈周、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尤侗等名家。二是垂虹亭、松江亭,吴江亭、鲈乡亭、爱遗亭等,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曾在松江亭上题壁;文人雅士在鲈乡亭品鲈鱼,品出了各自的情怀。三是三高祠、三忠祠等,三高祠祀高士范蠡、张翰、陆龟蒙。三忠祠祀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唐代著名军事家张巡和宋抗金名将岳飞。四是孔庙、县学,县学内建有名宦祠、乡贤祠。名宦祠供奉的是外地来吴江做官而政绩卓著的人物。乡贤祠供奉的是吴江籍有作为的人物,如王蘋、周用、吴山、张基、周宗建等。五是顾公庙、太湖庙等,顾公庙纪念顾野王。太湖庙每年春秋两季祭太湖之神保民安。六是华严寺、华严塔,华严寺中有潮音堂、西轩、西楼、药师阁、巢云房、丰溢房、断云院等。七是谐赏园、小潇湘、盘野、臞庵等。谐赏园是明代吴江北芦墟人顾昺所建。顾大典辞官回家,在家中养有一班家乐,沈璟也辞官回到了松陵与他情趣相投,一起交流创作讲戏研曲,逐渐形成了与汤显祖“临川派”齐名的“吴江派”。
三、吴江滨湖城市开发中建设地方人文景观带的操作性
1、明确建设内容。滨湖地方人文景观带可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文化长廊,建有咏吴江诗词书法、诗意画和松陵旧八景碑刻与吴江历史文化(重点为新石器文化、莼鲈文化、丝绸文化、昆曲文化、南社文化、江村文化等)及现代文明壁画浮雕(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等),展示吴江特有的人文精神。二是东太湖旧景复建。在太湖边重建浮玉洲桥、垂虹亭、三高祠、三忠祠、太湖庙、简村、钓雪滩等历史古迹,再现松陵旧景风貌。三是吴江名人塑像群,建造吴江历史上对国家和地方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群像。让吴江的滨湖城市景观带成为富有自己人文特点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融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于一身的城市新“客厅”。
2、及早统筹规划。吴江东太湖整治工程已经启动,五点九平方公里现代化城的框架正在构建,规划的指导思想中也有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里面吴江地方人文的元素是不可缺少的,建议有关部门要将建设地方人文景观带融入吴江滨湖城市开发的总体规划之中,作为新城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地方人文景观带与太湖水色连成一片,借得东山、西山山景,可以重现“万顷太湖风浪静”的诗情,再领“暮于杳杳山衔日”的意境,应该会成为吴江所特有的风光带。不仅要做好整体规划,更要做好具体设计, 人文景观带与生态景观带有机结合,相融一体,以推进滨湖城市的休闲、旅游、居住、商务功能。
3、有序分步实施。地方人文景观带应是滨湖建设的重头戏之一,要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通力配合,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地方人文景观带项目进行高品位、高要求的精包装,利用各种机会、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缺乏的难题,有效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