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工商业联合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08年下半年以来,纺织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在整个产业的强劲下探中,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升级改造,加快商区建设,增强集散功能,完善市场现代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08年上半年完成交易额185.8亿元,保持了市场商品交易额持续增长的势头。然而,相比较来看,绍兴轻纺城似乎更胜一筹。如果说东方丝绸市场是冬天里的春天,那么绍兴轻纺城则是春色满园。08年上半年,绍兴轻纺城总成交达264亿元,新增纺织品贸易公司350家,新增代表机构38家,新增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1家,在逆市里呈现出了强势崛起的巨大能量。
绍兴轻纺城的全面提升和快速发展始于2005年,针对产业优势、市场规模等现状,义无反顾地实施了中国轻纺城的“12345”全球化攻略。“1”,即确定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总体目标。着力把轻纺城建设成国际性纺织品制造中心、交易中心和创意中心。“2”,即坚持二方联动。市场与产业联动,市场提升与产业升级比翼齐飞;市场与城市联动,提出了柯桥就是中国轻纺城,中国轻纺城就是柯桥的理念,举全县之力实施中国轻纺城“611”建设计划,即用6年时间建设100幢左右高层商务大厦或企业总部大楼。至08年8月,已实际建成28幢,平均入住率在80%以上,在建39幢,已经落实土地待建28幢。“3”,即遵循三项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形成合力原则,由全部民营重新转变为政府控股,不惜一切代价回购产权,在市场规划、市场布局、政策调控、市场管理和新市场建设培育等方面牢牢掌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权;二是降低成本、优化环境原则,据调查,08年轻纺城内营业房租金较去年就下降了10%至50%不等;三是延伸配套、创新发展原则,在传统面料市场基础上加快实现由国内向国际、由单一品种向综合品种、由传统向现代、由中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转变,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4”,即构建四大市场格局。按照“政府主导、市场细分、业态创新、南北共荣”的要求,错位发展“南北中西”四大市场,基本形成轻纺原料、坯布、面料、服装家纺以及服饰辅料、印染机械等较为齐全的纺织要素交易市场群。“5”,即抓好五项重点工程。一是抓规划,除总体规划、四大市场分区规划外,科学编制了包括技术市场、创意中心、人才市场、电子商务、网上市场等在内的无形市场的规划和包括会展中心、仓储物流、会议中心、体育中心、商务酒店在内的配套市场规划。二是抓项目建设,围绕四大市场区的提升改造,推进轻纺城的现代化、集群化水平,06年以来的两年中,轻纺城内新开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42.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56.4亿元。三是抓招商隆市,做到招经营商与招采购商并重、国内招商与国际招商并重。目前,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529家境外企业常驻代表和近4000名境外客商云集于轻纺城。四是抓管理服务。出台了市场营业房管理意见,规范营业房流转,遏止恶意炒房行为。解决中小经营户融资问题,成立轻纺城担保公司,开展市场内营业房使用权质押贷款业务。五是抓品牌宣传,每年投入2600多万元在央视、凤凰卫视等传媒投放轻纺城形象广告,每年在上海、北京、香港、迪拜等国内外大城市举办轻纺城推介会,每年办好春、秋两次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日前,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展会。从1999年绍兴县首次举办中国轻纺城纺织品博览会, 10年时间,9届展会,纺博会从柯桥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国际,见证了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与轻纺市场“二次创业”的历程和成效。
相形之下,其拙立现。与绍兴轻纺城相比,我们认为,在近三年时间里,东方丝绸市场的软肋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政府对市场的主导程度相对弱化。无可讳言,与绍兴举全县之力优先发展轻纺城相比,我们对东方丝绸市场主导程度相对弱化,无论是组织领导、规划建设还是工作力度、具体措施,绍兴人高举高打的魄力、集中发展的意识、豪气干云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执着、敏锐超前的理念、清晰完整的思路以及低调务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其二,市场总体规划明显滞后。由于投资主体太过多元,市场在交易、商务办公、会展、公寓、酒店以及物流仓储、配送等功能配套上相对混乱,设施不完善,现代服务功能不全,市场面貌老化。除原料市场比较集中外其他商区的市场细分模糊,多数商区基本雷同。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内商户反映,到柯桥轻纺城,只要高速出口沿着大道一直走很容易就能找到不同的商区和商户,而新客户到东方丝绸市场,不去高速出口处接是很难找到场内商户的。其三,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具体体现在,一是进入门槛和商务成本偏高;二是服务体系不全,审批、金融、人才、会展等服务相对薄弱,尤其是技术创新服务、创意服务还是空白;三是大商贸格局发展落后,市场还停留在“现货、现金、现场”的三现阶段,特别是开放度及国际贸易参与度极其低下,外贸渠道、境外销售窗口、驻场国外贸易机构和国外客商到场采购人数都无法与轻纺城相比,“在轻纺城走三分钟就能碰到一个外国人,在东方丝绸市场走三天也不一定能碰到一个外国人”很形象地说明了两地市场的差距;四是市场文化建设的落后,在品牌打造、会展营销、宣传策划、以及体育人文等方面的文化积聚不深,没有形成独有的、特色的市场文化。其四,产业链的缺失对市场造成严重制约。在缺乏政府强有力主导的情况下,东方丝绸市场的发展几乎是由产业的内在需要被动适应的,也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而在吴江现有纺织产业链中,印染业的严重滞后必然对市场向高端发展的拉动力减弱。因此,某种程度上,东方丝绸市场只是一个规模超大的纺织原料市场,之所以还能与绍兴轻纺城相提并论,只是因为庞大的织造生产能力的支撑带来的巨大交易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绍兴轻纺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我们感到,东方丝绸市场必须正视差距,迎头痛赶。
第一,以务实的姿态启动东方丝绸市场的新一轮发展。绍兴轻纺城05年以来的一轮“革命”式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绍兴由县长任市场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强势介入市场规划、布局、政策调控以及市场扩容,确立了市场优先发展原则,全县上下统一一个声音,推动市场大提升、大发展。东方丝绸市场关系着我市整个纺织产业的集群和升级,在当前纺织产业的大洗盘中,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大整合、大提升。要借鉴绍兴经验,革新理念,廓清思路,制定方案,分头推进,在二至三年时间内使东方丝绸市场发生一次由外及内的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东方丝绸市场目前的混沌局面。
第二,以强劲的手段推动印染行业改造升级。市场与产业犹如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两者共同发展、互补互优,才能促进我市整个纺织行业的科学发展。而我市新型印染行业的严重短缺,已成为横亘在两者之间障碍。因此,要紧紧盯住印染这个我市纺织行业中的“病灶”,以强有力的措施尽早推动整合和改造。充分发挥“市场+印染”的独特优势,按照“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的基本思路,着力把盛泽地区建设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区和核心区。
第三,加快构建高等级贸易平台。高等级的贸易平台,是把外销交易拉到家门口交易的必备条件,也正是东方丝绸市场提升档次的关键环节。可以借鉴绍兴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资参与的模式快速搭建平台,同时,十分注重高端贸易公司的培育、境外贸易机构的引入和贸易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市场的开放度,打造一流的国际交易平台。
第四,以创新贯穿市场发展的灵魂。一是理念创新,把市场作为全市纺织板块的“成本洼地”来打造,不断降低成本和门槛,解决好开发商要赚钱、政府要赚人气的矛盾,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交易模式,大力推进公司化、全球化和全天化交易模式,促进由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的转变。三是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整合和优化投资服务、金融服务、技术中介服务和市场配套服务,明显地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四是文化建设创新。要加快启动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品牌、宣传策划、体育等文化活动,营造市场文化氛围,积聚市场文化内涵,打造人文市场。着力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
中国轻纺城强势崛起的经验对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新一轮建设和发展是不无裨益的。如果我们能以此为鉴,取彼之长,避己之短,扬己之优,则必将迎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