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 > > 创新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09/3/7 10:18:37 | 点击:19839]
 

民进吴江市总支部

 

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计划、民营经济超越计划,我市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电缆、电梯机械装备等集群产业,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经济活力强,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市经济还是以传统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经济规模虽然大,但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外向依赖度偏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显现,抵御经济变化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要破解当前我市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难题,必须解放思想,把促进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实现我市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工作。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和紧迫性

当前宏观经济出现重大转折变化,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主体的要素价格持续上升,低层次产品市场趋于饱和,国内持续的宏观调控和紧运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等多种内外因素必将造成以廉价劳动力,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低成本劳动支撑向科技创新支撑的趋势和重大变局。为此,应该加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认识,从我市情况来看:

1、我市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08年下半年以来,反映我市经济增长的销售收入、进出口、税收等主要指标均出现明显回落,工业有效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对外出口下降、亏损企业的增加已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我市以出口为主的电子信息业和纺织服装业在后续还将受到更直接的影响,使得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全球经济调整还将持续,要防止我市经济在目前就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拐点。

2、招商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弱。吴江外向型经济近年来利用外资攀新高,但利用外资的质量已呈明显下降走势,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越来越弱。截至07年底全市累计投产营业外资企业971家,实现销售额129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7%。其中2004-2007的4 年间,批准成立并已营业的外资企业共369家,实现销售166亿元,与2003年批准并投产的企业完成的161亿销售额基本持平。上述情况虽然有宏观调控影响土地供应,导致项目无法开工等因素的影响,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般方式的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已呈下降趋势,这一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度剖析。

3、潜在的经济安全问题。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对外出口的下降对制造业的影响已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银行信贷紧缩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运作更是雪上加霜。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破产、清算事件在周边地区时有发生,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我市经济目前总体上运作基本正常,重点民营企业的规模经营优势和主要外资企业前期购并重组增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部分竞争力较低、经营持续亏损、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更面临资金供应的问题,对经济的安全运行潜在影响不小。

二、吴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越来越体现全球化带动要素配置的转变,创新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传媒、高科技、连锁经营等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两大特点。与此同时经济行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股权投资、购并重组、资本运作等成为主要经济行为方式,并将直接影响和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吴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顺势而为,把握经济规律、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立足长远、狠抓当前、抢抓机遇,从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培植、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科学发展机制体制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吴江经济转型升级。

1、促进制造业的提档升级。按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集聚高端产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产业调整和产品升级,实现企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物流转变,做大做强区域规模经济,利用我市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点向材料和品牌拓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低层次、低附加值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向外转移,重点支持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发包转移,为企业后续产能提升、产品升级提供空间和资源,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大力培植新兴产业要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制定《新兴产业五年规划和实施计划》,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培植和扶持力度。建议当前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重点攻关产业,加强调研,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从引进和发展医药外包入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现经济跃升和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推动力。建议出台《中小科技型企业五年培育计划》,选择一批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未来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

4、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市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资源的高层次人才。特别要紧紧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机遇,以更宽的视野、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本钱,大力引进海外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议我市实施“515人才计划”: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引进5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100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完成50个重要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创新科学发展机制、助推转型升级。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迫切需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创新科学发展机制:(1)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引导机制。发挥政府在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制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按照整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整合分散的财政资金,扩大政策投入规模,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重点以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科学引导。(2)建立投资和融资新平台。以股权和产权为重点,搭建股权和产权登记和交易平台,有效结合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通过产权转让、股权出资、出质等方式既可激活丰富的民间资本、盘活企业的静态资本,又可为转型升级拓宽渠道和方式;重点创新金融服务措施,实施《中小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与金融部门的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为中小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服务,促进中小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招商引资始终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调整带来的投资变化和发展方式变化,我市应加快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智引资的转变步伐,加大对新兴产业项目、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