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内容 > > 运河岸上的拉纤
运河岸上的拉纤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20/1/16 9:12:15 | 点击:25947]
 

/黄雪琪

京杭大运河日夜不停地流淌着,河里的船只也日夜不停地穿梭着。如今,京杭大运河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寻找历史的记忆,不久前,我重走京杭大运河纤道,看看大运河的变化,重温当年在大运河里摇船、扯蓬,在运河纤道上拉纤的岁月。

如今的古运河经过拓宽改造后,河面更加宽阔了。运河里己见不到往昔载粮运肥的小水泥农船,也看不到“啪、啪、啪” 响的,船尾冒着黑烟的挂机船。运河里来来往往的都是数百吨、上千吨的铁驳机动运输船,浩浩荡荡地来往着。运河两岸都筑砌了块石护坡驳岸,岸上的纤道也都铺上了水泥路面。路面很平整,但爬满了藤蔓植物的杂草。杂草面上没有留下被踩踏过的任何痕迹。这些足以证明,现在的纤道上巳无人行走拉纤了。看着京杭古运河的变化,我突发奇想,如今快速行驶在运河里满载上千吨重物的机动大驳船,要是在过去,没有机械动力要用一条多长、多粗的纤绳,出动多少纤夫才能拉动这条大船呢?简直不可设想。

古运河纤道我是熟悉的,以前我多次拉纤走过这纤道。过去生产队里用船来售粮、轧米、买化肥等经常摇船、拉纤行走在大运河里。顺风扯篷,无风摇船,逆风就上岸拉纤,当今天我重走古运河纤道时,便引起了我深深的回忆。

印象最深的是生产队里一次到苏州去卖青蚕豆,那年我十七岁,是我笫一次拉纤。一条五吨水泥农船装满了青蚕豆。新鲜的青蚕豆如长时间堆放在船舱里就会发热变质,青蚕豆颜色变成褐色了,就要削价卖,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地把船摇到苏州,尽快地把青蚕豆卖掉。

那天我们载着装满青蚕豆的水泥船沿着荻塘运河一路往东,一直到了平望西塘街莺湖滩,船靠岸买了一包咸萝卜干当作中午的小菜,就立即开船。船过了平望安德桥后,就推艄进了京杭大运河,却遇上了东北大风,逆风摇船,船头上的水浪“嘭、嘭、嘭”地扑到船头面上来,二橹一吊绷,三个人使劲地摇着,船却不往前走。生产队长急了,一挥手带领我们俩个小青年上岸拉纤。伯父将一根结实的竹竿插在樯子眼里,纤绳一端缚扎在竹竿上,伯父就在船艄上掌舵。

纤板是楝树制作的,磨得已经十分光滑。我将纤板斜套在胸前,上面的纤绳就紧紧地压扎在右肩上,下面的一根纤绳绷紧在左腋下。那时候干农活习惯赤脚,我赤着脚。拉着纤板,低着头,弯着腰,使劲地迈着步,人的重心便压向前,一步一步地向前迈着。三个人齐心协力地拉着纤,绷紧的纤绳拉着水泥船在运河里徐徐地向前行进。

那天,刚下过雨,泥路纤道不仅高低不平,路面又非常湿滑,我由于笫一次拉纤,有些不自在,加上路滑难走,虽然,队长不断地安慰我,我还时常要滑倒在纤道上。跌倒后必须立即爬起来,因为后面的人马上就要踩过来了。第一次拉纤,我记不起究竟摔了多少次跤,爬起来多少次。

下午一点多钟,水泥船终于到达苏州万年桥,船停靠在一个石埠桥旁,自己一副狼狈相,膝盖和裤管上沾满了烂泥。我觉得脚底下有些热辣辣的痛,便坐在条石上,将脚底翻过来,看到两只脚底都磨起了血泡。我又觉得右肩也有些热辣辣的,脱去沾满汗水的衣服,别过脖子,看到右肩已被纤绳勒起了一道深深的血痕,再加上还未吃中饭,很累、又疼、还饿。这是第一次拉纤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随着一次次地在运河纤道上拉纤,我对拉纤这活也渐渐地适应了,拉纤时跌倒的现象也不再发生了,常言道:熟能生巧,我对拉纤这活也逐渐积累了经验。拉纤时不要赤脚,穿上一双半新旧的鞋,既能防跌倒又能防止脚底磨起血泡来;压在肩上的纤绳上缠一块旧布;要象用扁担挑重担时那样经常换肩,拉纤时纤板要在左右两个肩上来回换肩拉,肩上就不会磨起血痕来。后来,“纤夫的爱”这首歌流行起来,“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 我想,拉纤时那有这么轻松和浪漫?

拉纤这活是非常辛苦和劳累的。在农村里,打铁、拉纤、磨豆腐过去是称为最苦最累的活。拉纤时几个人同拉一根纤绳,跨出相同的步伐,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节奏相同的 “嗳唷、嗳唷” 的号子声,其实,拉纤时发出的号子声,跟拔河比赛时发出的号子声是一样的,为的是集中大家的力量,来增加拉力。拉纤时发出的号子声似乎还有提振精神,减轻劳累的作用。后来,经过在运河纤道上一次又一次地拉纤,渐渐地我对拉纤这活不仅熟悉了,还悟出了一点道道。这不,人生也要有拉纤的精神,才能不怕日晒雨淋,不怕纤绳勒肩和脚底磨出血泡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无返顾地负重往前,迈向目标,迈向目的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