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政协智能资源提高提案工作水平
[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2/3/5 9:26:02 | 点击:24736]
提案工作的重要作用源于其特殊性,一是从工作性质上看,它涉及面广、工作领域宽、活动空间大,有广泛的代表性、党派性、权威性。二是从履职作用上看,政协提案是政治协商的形式、民主监督的手段、参政议政的渠道。三是从制度上看,提案工作程序规范、政策性强、每案必复,为政协提案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保障。我们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如何挖掘整合政协智能资源,推进提案工作的两延伸,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动能性智能资源向提高提案质量延伸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一件高质量的提案的形成,整合运用了观念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科技资源这些动力性智能资源,使提案充满智慧性。政协组织应着力推动着政协动能性智能资源向提高提案质量延伸。一是抓认识,增强委员的责任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聪明才智倾注到提案中去,这是对观念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抓培训,组织委员学习有关提案知识,掌握提案规律,这是对政协提案本身智能资源的培植。三是抓知情,通过多种形式向委员提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通过调查、考察多种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些工作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四是抓选题,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题,特别是敢于触及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五是抓研究,对一些有重要价值,但质量欠缺的提案,请有关专家、学者一起研究,使提案得以升华,这是政协智力优势围绕重点目标的集中和升华。六是抓表彰,表彰优秀提案和优秀提案者,总结和推广党派、团体及委员提高提案质量的经验,运用激励机制,推动提案工作的深入发展。总之,提案质量提高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协动能性智能资源向着提案转化和延伸的过程,这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应当明确和牢牢把握的。
二、推进保障性智能资源向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延伸
提案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保障性智能资源的三个系列,推动了提案的办理。
第一,国家民主政治层面保障机制的确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提案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呈现出经常化、制度化的新趋势。
1980年,全国政协取消了委员提案的时间限制。此后,委员在大会期间和平常都可以提交提案。1984年,全国政协将原来的提案审查委员会改为提案工作委员会,成为常设机构。1988年初,《全国政协提案工作试行条例》产生,多年提案工作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1991年通过了《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和工作机构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是人民政协制度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文件。1994年10月,全国政协八届八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提案工作的制度。1995年,《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突出了提案在政协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党委、政府保障机制的运行。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党政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办理建议和提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求各地方、各部门有一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健全和完善承办工作的各项制度;对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要按规定的时限和要求认真办理,及时答复,不得拖延推诿;有关承办单位要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办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对建议和提案的答复质量,要件件有答复,不说大话、空话,切忌答非所问,敷衍应付。
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提案办理的重视,办理质量逐渐提高:一是领导重视,大多数承办单位领导重视和关心提案办理工作,将其列入工作日程,对一些重要提案亲自办理,使提案涉及的问题得到解决和落实。二是承办单位与提案人加强沟通,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三是注重提高“面商率”、“解决问题率”和“委员满意率”,并将此作为衡量提案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把办理提案当做大事来抓,接受民主监督,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广泛共识。在提案办理、批示、复查、答复等程序上,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提案办理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为充分发挥提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各级政协与党委、政府联合保障机制的建立。比如:政协与政府共同建立提案督办工作的考核机制,将办理工作列入承办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对党派团体提案等重要提案列入承办单位领导负责制;对办理工作的时间、进度和与委员联系、走访、协商、回复等办理操作程序进行统一规范,提案办理工作的每项考核内容实行计分量化;确定由政协提案委与政府办公厅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共同对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进行综合性测评;对提案的办理结果进行不定期的“回头看”,有效促进提案效果的落实。又如,政协同党委宣传部门联合制订“加强政协宣传工作”的文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对提案和提案发挥作用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提案的办理和落实。
(摘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