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 > >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2/4/1 14:13:57 | 点击:21607]
  

民进吴江市总支部

 

随着吴江经济政治持续发展,吴江市外来人口也迅速增多。统计显示,目前吴江外来流动人口登记的有73万左右,人数与本地市民基本持平。近年来,随着吴江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企业用工数量与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带来了劳资关系、社会治安、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拓展人口激增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同时遏制其负面效应,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面临的问题

1.法律法规的缺位。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是一种常态,针对这个不小的群体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江苏省有一个《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外来人口管理规定》,除此之外鲜有所见,而且这两个法规都发布于上世纪90年代,其对现代流动人口状况的适用性也存疑。没有法律的保障,管理也就失去了依据。

2.管理方法的单一。吴江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为吴江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经济结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人口的大规模盲目无序流动也给市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重了负担,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公共安全。为此,政府也花大力气加以规范整治,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其管理的方法基本处于一种“只管手脚,不管头脑”的防范式管理,堵有余而疏不足。

3.劳动关系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用工荒情况突出,招工难成了这两年的热点话题;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很明显。调查显示,吴江经济开发区好的企业,员工月流动率在8%左右,全年流动率近100%,也就是说,一年下来,员工基本换了一次,而大都企业流动状况远超这个数。员工无序流动有诸多原因,但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不善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4.生存环境的制约。据统计,吴江外来人口中1630岁人群占80%以上,这些人活泼好动,又处在婚育年龄,要使其安顿下来,政府和企业要有必要的措施解决其后顾之忧。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与安全、公共娱乐、子女读书等问题都困扰着他们,安居已成为一种奢望,乐居更谈不上。

二、方法与措施

创新社会管理,其目的是要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同时降低管理的成本。要给外来人员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家的感觉。和谐劳动关系既有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也要有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上的保障。

1.加强法制建设,使流动人口的权利和义务有法律上的保障

苏南经济飞速发展,引来了大批外来人口,并有超过本地常住人口的趋势,这是不可小看的现状,省市一级政府应该从其特殊情况出发,制定相关法规,引导地方政府依法管理这个群体,尤其是要规范企业用工的行为,改善劳资关系,地方政府则可以在法律框架下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管理部门便可依法行政。现有的《苏州市外来人口管理规定》侧重于户籍管理,更多的是规定外来人口的义务,而没有相关权利,这是不对称的。就拿2010年出台的居住证制度来说,吴江作为试点地区,办理了23万个居住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员主动登记的少,大量信息的采集是通过辖区内管理人员挨家挨户的形式取得的。这是为什么?关键的问题是这张居住证没有给外来人员带来实惠,仅仅是在有限区域通行而已。但这毕竟也是一种进步。值得关注的是,吴江出台的有关制度,如《吴江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引进资助和评选奖励办法》、《吴江市引进紧缺人才资助办法》等,对一小部分外来人员伸出了橄榄枝,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制度能惠及广大的外来人员。

2.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变“防范式管理”为“主动服务型管理”

外来人口相对的高犯罪率也许是防范式管理的现实理由,但我们必须看到外来人员犯错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看。政府要转变职能,更新观念,以服务者的姿态对待外来人员。具体方法是:

①摸清家底,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力争外来人员来吴江后能主动登记;信息人员多走访,方法适当,勤做工作;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公安、社区、企业、劳动保障等管理部门所形成的信息能及时共享,减少重复工作。

②建立有效的管理网络,提高行政效率。我们欣喜地看到,吴江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吴江市新市民服务中心已经担负起管理工作,其管理网络已深入到基层,但也存在着级别低,人手少的问题,在协调其他部门时有些力不从心。服务中心结合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送法上门”、“送课上门”、“为青春护航工程”、“心灵港湾”、“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等,已经在外来人口中形成良好反响。

③尝试外来人员参与管理或自我管理,缓解对立情绪。迫以生存的压力,外来人口很容易形成一个以血缘、情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群体,并形成一定的聚居区,这个区域也慢慢会产生出一二位大家认可的处事能力强的人作为群体的“领导者”,这些人是参与管理或自我管理的人选,另外,行业协会、地方商会的领导也是合适的对象。他们可以是以社工、义工的形式参与,也可以成为正式的管理成员,在处理各种纠纷时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④大力推进外来人口多元化分类管理。对大部分有正当职业、固定住所和工作、生活比较稳定的外来人口,采取与常住人口一样管理,纳入本地人口管理的总体规划;对用工单位的外来人口,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依法落实用工单位和雇工业主的管理责任;对租住在房屋出租户内的外来人口,坚持“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以房管人新机制,依法落实房主的管理责任,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外来人口服务工作,利用社会资源完成部分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填补了政府在一些服务领域的空白和短缺,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和缓解了人员短缺压力,又满足了外来人口服务管理需求。

3.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近年来用工荒的出现,折射出劳动关系的变化。我们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吴江总的用工情况还是正常的,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但企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企业能够良性互动,员工总体维护稳定,部分企业则流动过大,人力资源浪费严重,造成企业自身用工紧缺。其主要原因与企业管理直接相关。规范企业如中达电子有着现代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多为员工着想,肯拿出资金为员工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并能妥善安排员工的工余生活,用活跃的企业文化感染和吸引员工;部分企业则唯盈利为目的,缺少对员工的关怀,用工信誉差,一旦用工紧缺,则采用低级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中招募,严重扰乱市场并引发用工荒的假象,甚至要挟政府。对于后者,政府不能一味地迁就企业,要弄清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政府在法律的框架下规范企业行为,规范职业中介市场,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会使员工对政府有信任感,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之所在。

4.解除后顾之忧,让外来人员安居乐业

要留得住人,除了工资、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等因素外,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外来人员普通存在着住房租房难、子女入托上学难、精神需求难等问题。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建集体宿舍,办文化体育设施,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尝试社会化运作,以股份制形式建集体宿舍;出台相关政策,利用社会资金在外来人员密集区建设公共娱乐、商业医疗设施,鼓励建设民办学校,降低公办学校入学门坎,尽最大可能让外来人员成为真正的吴江新市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吴江市政府在许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对外来人员管理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显现出政府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政府职能转变所下的决心。事实上,要让面广量大的外来人口来吴江安居乐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们已经把他们作为新市民来对待,这是迈出的最坚实的一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