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大会发言 > > 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 来源:吴江政协│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2/4/1 14:14:38 | 点击:22528]
  

民进吴江市总支部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镇、乡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受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化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镇乡村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市、镇两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生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广大城镇乡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多、更好、更便捷的卫生服务。但从全市均衡发展的角度看,从省市示范创建的标准看,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这些因素无疑制约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总体提升,影响着切实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惠民政策的深入实施。

一、存在问题

1机构建设不健全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采用网格化管理形式,实行三级架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卫生服务。

按照这一体系架构,每个乡镇均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共有16个,尚有平望镇还未建立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该镇的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现由平望预防保健所负责,平望镇预保所只有10多名员工,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事务,根本无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平望镇作为我市的一个镇,现在户籍人口8万多,还有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无论从其经济发展还是人口规模的需要来看,平望预保所已无法高标准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工作。

2.区域布局不平衡

随着我市发展的日新月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站)的区域需求又有了新的变化,区域布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吴江市经济开发区,地域广、人口多,但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中心,所以长期以来,公共卫生工作一直依靠松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同里卫生院,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难度,同时也给其自身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像松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工作人员10名要承担9万多针次的任务,其管理任务之重,已远超过了其服务能力。

此外,随着行政村的大量撤并和农村集中安置,原来的村卫生室布局也难以达到“15分钟健康圈”的标准,以致给群众看病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村卫生室并没有能像预期一样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医疗设施陈旧

部分乡镇卫生院用房建于1980年左右,如屯村、庙港、菀坪、金家坝等都是如此。这些卫生院的房子低矮陈旧,采光差,病房又大都无独立卫生间,医疗环境较差。其中金家坝卫生院硬件设施更是不理想,它不仅房舍陈旧,而且交通也极为不便。院内园子狭小几无停车之地,给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院外马路狭窄,人来车往,存在一定的交通隐患。这样的设施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群众看病困难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黎里、芦墟等中心卫生院设施简陋,有的连院长办公室都没有,也没有会议室,这些情况给卫生院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硬件设施的简陋也制约了添置先进的诊疗设备,无法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依每万名居民拥有4名合格全科医生的标准测算(已经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的357名医师计算在内),我市各中心还缺少近100名医师。

乡村医生的缺口更严重。目前,我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31个,按省标准每站(室)需专业人员3-5人。如按3人计算,则我市需乡村医生693人,但目前我市拥有乡村医师549人。不仅如此,乡村医生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到今年年底,176人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年轻乡村医生人数极少,队伍出现明显断层,如不及时吸纳,村卫生室将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5.与示范创建的标准差距较大

按照目标任务,十二五末,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达到100%,但依照目前的建设进度来看,要完成这一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困难。这一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屯村、金家坝、庙港、菀坪等地的卫生院如按目前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达到“示范标准”。

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建设看,我市231个站(室)中市范站仅有36个,这距到十二五末,全市苏州市以上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要达到50%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不仅如此,按苏州市站(室)示范标准,村卫生用务站(卫生室)业务用房应不少于200平方米,而事实是我市站(室)业务用房面积在120平米以上的也只有143个。

此外,我市中心(院)、站(室)在人员、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现有条件与示范标准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几点建议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中心建设区域不平衡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这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日益增长的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如何迅速改变现状,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享受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条件,把改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心工程做得更好更实,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着眼总体规划,优先加强薄弱中心(站)的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建议市政府着眼总体规划,查漏补缺,争优创优,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就目前的中心建设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将平望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起来,使该镇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范化、优质化。对设施薄弱的中心(卫生院),如屯村、金家坝等,要责成各镇把建设发展纳入到镇总体规划中,加大力度,改善医疗设施、条件和医疗环境。村卫生站的布局,各镇要对照省标的扩建统筹兼顾,从方便群众就医的角度予以调整优化。

2.着力队伍建设,调整招录政策,让群众能享有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专业人员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当前来看,因为近几年我市人事部门在招录专技人员时,过度严格,不仅要求待录人员为本科毕业,而且还设置了21的招考比例,不满足招考比例的则取消招录,因此中心明明需要人,而专技人员明明尚有富余,但真正能及时充实到各中心的人员还是相对较少。

导致乡村医生紧缺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一是对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必须取得职业助理医师证,方能上岗。因此,2004年之后,村里没有充实过专业的医务人员,如不调整招录专业人员的相关政策,乡村医生严重的不足的现状将日益严重。二是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水平较低,加上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人员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人员招录上卫生行政部门没有自主权,队伍充实难度大。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建议市政府按上级要求,对中心(院)、站(室)实行定编、定岗、定酬,对人员的需要与来源要统一规划考虑,与各镇政府和卫生、人事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如是否通过调整招录政策,放宽招录条件,让更多的人及时充实到社区服务中心来。特别是对于站(室)的人员录用,是否可通过定向选送培养、或是卫生院适当多招人然后下派至村卫生室等形式予以解决。是否可制定激励政策和优惠待遇,积极主动地引进大中型医疗机构有关在职及退休医务人员到中心(站)兼职服务。

3.着重观念转变,创新服务途径,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

从当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与人员构成看,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确实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与服务水平。但是,在期待政策性投入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变被动的“等、靠、要”为主动的变观念,想办法,创新路。

一是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深入社区甚至家庭开展调查,了解群众需要,同时结合健康教育,慢病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对群众提出的健康问题给与合理的、易懂的解答,以加强互动沟通,提高群众的认可度。

二是积极探索,培育特色品牌服务。比如同里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特色,松陵卫生服务中心的“养老”特色,都可说是发展样板。卫生服务中心要善于挖潜,从自身特长谋特色;也可从群众需要出发,从现实所需育特色。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贴近社区、贴近居民的有利条件,成立诸如“高血压保健俱乐部”之类的团队组织,为群众搭建一个健康教育平台,开展专题讲座,提供咨询服务,让群众广泛参与,以特色服务赢得百姓信赖。

三是做好诊后服务,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了赢得百姓口碑,谋求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后续服务的跟进,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如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开展了跟踪性的全程服务;对出院患者,可进行家庭访视,给予具体的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并将随访内容都记录在健康档案中。这样做能有效维护和深化良好的医患关系,能让病人成为服务中心的“广告代言人”,从而扩大服务中心的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