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称:  密码: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 > 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摇篮”
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摇篮”
[ 来源:民盟吴江区委│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7/2/21 16:31:49 | 点击:54759]
  

2016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报告原文“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了国家和社会的诸多关注和思考。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已全面展开,工匠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工匠精神的践行在企业,工匠人才的培育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基地,因此职业类院校应成为工匠人才和精神培育的摇篮。

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摇篮”,对于当前的吴江来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吴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强化先进制造业立区导向,大力发展智能工业,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业的“135”计划。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吴江正在从传统产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但还未形成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尤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而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除了需要更新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以外,更多的还是要靠高技能的人才,靠精工细作的工匠。

一、目前吴江区工匠人才培养情况现状

1.社会和企业对工匠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已有部分大中型企业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重视工匠人才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发挥工匠的特长,工匠人才从事的不是精细化、工艺化的生产,而是传统的简单手工劳动,一些企业不愿意聘用工匠人才,让老员工带新员工两、三天就上岗,企业使用低技能员工的主要原因是降低成本。工匠人才收入少和社会地位低的现象,使人们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完美和极致,因此给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带来了较大阻力。

2.政府对工匠人才的培育基地投入力度不够

吴江区职业教育基地主要有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吴江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他们承担着培养能工巧匠的职责。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从2003年创办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院办学成效显著,201411月顺利通过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目前学院专任教师20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59人,硕士研究生(包括硕士学位)110人,师生比为125,对照标准的师生比118,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同时,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双师型”、“技能型”“工匠型”教师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工匠人才的培养。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投入不足,配置不高,产教融合不紧密,工匠人才培训平台不完善。

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够,以吴江中等专业学校为代表的中职教育发展滞后,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较,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包括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实训设施设备不足,吴江中专实际生均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吴江中学生均建筑面积约56.3平方米),低于省教育厅规定的职教生均建筑面积最低标准25平方米。二是职教师资严重不足,吴江中专师资缺编70人左右(吴江中学不缺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工匠人才的培养。

二、关于吴江区工匠人才培养的建议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社会和企业对工匠的尊重,需要职业院校升级实验实训平台,引进和培养“工匠型”师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努力使职业院校成为培养工匠的摇篮。

1.建议区政府结合“55352人才工程,制定“工匠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

制定相关措施与政策,切实提高工匠人才的待遇。“工匠精神”要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需要机制和政策保障,并真正得以落实。过去人们对“工匠”的认识仅是手工劳动者,他们因生计所持有的劳动方式叫做技能。现在,我们已经普遍认为能够秉持传统手工制造的都是一种技艺,不仅是技能,这让我们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有了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多渠道扩大宣传力度,我们迫切需要全力营造全社会尊重职业、尊重劳动的氛围,在制度层面让工匠们体面工作、受人敬重,使工匠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保证工匠们不为基本生计所困,潜心钻研技艺,成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国匠人”。

2.加大职教师资引进力度,着力“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是针对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等中职学校教师严重缺编的状况,建议区政府认真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引进政策,特别是加大行业企业“工匠”专家的引进力度。

二是职业院校要重视“工匠型”师资的培养。要使“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发展和传承,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工匠精神”,具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专注与敬业精神,具有高超的技艺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品质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工匠型”教师的培养。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职业院校基础建设和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等的资金投入

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根基。但职业学校办学时间短,底子薄,创收渠道有限,对于必需的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政府加大投入与支持的力度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和江苏省财政厅有关高等院校生均拨款的相关办法,加快落实并完善对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稳定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保证学院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支撑学院综合改革。对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拨款按照不低于9000元的生均拨款标准安排教育经费,并逐步加大投入,到2017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达到财政部、教育部提出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标准。

4.深化“政、校、行、企”合作,搭建工匠培养平台

一是政府牵头,推进“政、校、行、企”合作的深化,搭建工匠培养平台。首先通过“政、校、行、企”合作,让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自觉转变观念,主动承担工匠培养的重任。其次通过“政、校、行、企”合作,让高职院校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借助企业资源和工匠师傅更好地培养工匠人才。

二是出台政策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在职业院校,引入社会力量建造标准的科技研发中心、软件设计中心、动漫创意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设施。动员和鼓励吴江本地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企业学院,使工匠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鼓励和引导企业把资金和设备投向职业院校,对于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工匠承载着吴江制造业的发展与未来,工匠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深化合作,将职业院校打造成吴江区工匠人才培养的摇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