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ΟΟ七年十二月)
今年是市十二届政协的最后一年,五年来,经历了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宣传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各项工作、完成国家“十五”规划和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等各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政协桃源组按照中共吴江市委、市政府在各个时期和各个阶段的发展计划,根据市政协十二届各次会议精神,在中共桃源镇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认真按照全镇工作思路和部署,以“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参政议政、共建和谐”为工作核心,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圆满完成了十二届政协桃源镇组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学习,明思路,增进共识凝聚人心促发展。
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是凝聚人心的主要基础,也是营造和谐发展新环境的根本保证,更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五年来,政协桃源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学习,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共建和谐作为镇组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坚持季度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桃源实际,谈规划、谈设想、提建议、提要求,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通过例会组织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文献精神和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等,结合学习,镇组委员还就如何切实履行好政协职能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委员们以实际行动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优势和作用,为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富民强镇目标履行好委员职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五年来,镇组通过季度学习,定期视察,认真组织全组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努力服务于全镇经济建设,为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同时还通过与职能部门的座谈和交流,就如何增强纳税意识、规范税收管理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委员们一起面对面进行了沟通,切实解决了诸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抓活动,促发展,努力为全镇特色经济建设服务。
服装酿酒是桃源的两大特色产业,并有着悠久的产业历史,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对桃源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镇组在规划全年工作计划中,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政协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并以创新的发展计划和活动方案作为镇组参政议政的建议递交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决策。在党委、政府采纳镇组意见的基础上,由镇组副组长蔡玉明同志组织商会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等工作。几年来,服装、酿酒两大特色产业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效。
一是着手对全镇服装产业进行调查摸底,在整合资源、扬优成势的基础上向省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递交了创建“江苏省服装名镇”和“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的申报材料,经过二年时间的认真发动和迎检准备,顺利通过省、国家考评组的验收,分别于06年9月和07年5月拿到了“江苏省服装名镇”和“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的牌匾,开创了桃源服装新的发展局面,为桃源服装这一集聚产业能名扬华夏,走向世界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是认真组织,择优全镇28家服装企业联合组团参加江苏省第八届、第九届国际服装节。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的江苏省国际服装节上,桃源服装首次在国际性展览上露了脸,并获得很大的成功,省领导梁保华省长、李全林副省长等领导到桃源服装展区进行视察,并鼓励桃源服装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创新品牌之路。28家服装企业也通过展示活动,开了眼界,宽了思路,增强了争优质创品牌,做大做强桃源服装的巨大动力。
三是认真举办苏南酒乡每年一届的黄酒文化节,几年来,通过黄酒文化节的举办,包括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学会、中国酿酒工业学会黄酒分会、省酿酒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内的全国各地近千余位嘉宾多次汇聚酒乡,共商黄酒产业发展大计。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黄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毛照显、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沈振昌、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原院长、资深教授赵光鳌等国家及江苏省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讲话,对桃源黄酒的发展出谋献策。华夏酒报、中新社、苏州日报、吴江日报等新闻媒体都相继报道了活动概况,桃源黄酒也在活动中提升了知名度,创出了国家农业农业部命名的“绿色食品”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等一大批知名品牌黄酒,扩大了桃源黄酒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营销量。
三、进实言,献良策,营造和谐发展新环境。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进言献策。进一步增强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是镇组几年来的主要工作之一。镇组对关系全镇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加强监督力度,再是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视察活动。2005年镇组就桃源镇分设三处公路收费站,群众反响强烈,部分村出现群众集聚阻挠工程建设的苗头性倾向问题时,镇组及时专题召开了政协委员会议,委员们纷纷把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所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畅所欲言地摆上了台面,委员们在顾全大局同时一致认为,桃源镇内分设三处收费站这是市政府的决策,首先必须维护好、执行好,但对群众的意见也应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反映好、解决好。参加专题会议的党委领导要求镇组委员要深入基层、认真细致地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保证收费站建设工程顺利开展。同时,归纳了所收集的社情民意,梳理成了二条建议和意见递交市政协,一是关于重视江浙两省交界处路段破损脱节的维修工作,切实维护好吴江对外形象的建议;二是关于在桃源境内设立三处收费站,要求有关部门出台对沿线外来企业车辆通行实施优惠办法的建议。建议呈上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06年镇组还就“尽快启动苏震公路建设工程”、“尽快衔接桃源至盛泽快速通道工程”、“对吴江市内实施无障碍通行,“在各类创建活动的前题下如何做好卫生镇等长效机制管理”等社情民意也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梳理。五年中,镇组共梳理了来自基层的45条社情民意分别递交了市镇两级的有关部门。
在注重社情民意收集的同时,镇组每年与镇人大联合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两次对全镇实事工程建设开展视察活动,同时还对《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有关社会反响较强烈的热门话题展开了协调和沟通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在指出存在不足的同时,为改进工作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为鼓励先进,发扬成绩,镇组一向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典型报道这一工作,五年来,镇组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先进性的委员企业和委员代表认真做好采访工作,并总结书写了以委员风采为专题的报告文学共7篇,在《吴江政协》上发表。同时还书写30余条活动信息报道了镇组的活动动态,组织了镇党委办、组织办有关人员书写了以“共建和谐吴江”为主题的政协论坛调研文章二篇在政协论坛上发表。五年中在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的积极带头下,全镇民营企业在市镇两级社会公益事业捐助、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和光彩事业等各类活动中无私奉献总金额达480余万元。
回顾五年来的政协工作,概括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镇组始终把学习和活动抓在手中,不折不扣按照年初制订的学习计划,不但能按时组织学习,而且学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学习的效果十分明显;二是参政议政、进言献策注重质量的提高。在视察活动中以及在一线工作的委员们,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既切合实际又有一定的价值,每一条社情民意和每一条意见建议均经反复调查、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因此取得效果也比较明显;三是坚持政协工作能围绕中心参与经济建设,积极进言献策为全镇特色产业发展搭建好服务的平台。回顾五年工作,成绩是肯定的,差距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创造性、多样化的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调查、研究工作涉及面还不够深入、细致等,有待于在新一届政协镇组工作和活动中不断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