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称:  密码: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 > 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建议
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建议
[ 来源:民革吴江总支│ 作者:本网报道│ 时间:2016/3/29 16:01:26 | 点击:55944]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美好愿景。让学生梦想成真,成功成才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因社会分工的不同及个体需求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研究,选择综合性大学;有的动手能力强,适合技能培养的职业院校,无论哪一条道路,都能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但受传统观念等众多因素影响,职业教育很难成为家长学生的第一考虑,往往是在中考高考中因被淘汰,不得已而为之。当下,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不高,处境尴尬弱势,成为学生、企业、学校和政府都纠结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方式、市场竞争、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特点已然变化,我区职业教育如何主动顺应和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道重大考题。

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势所趋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出现了结构性就业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遭遇技工“用工荒”: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数据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就业率只达到77.4%2014年高校毕业生727万人,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而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一般性技工供需比例为12,高级技工16或者18。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结构不合理,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术研究”轻“技术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适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驱动,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需求未来将有巨大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服务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功能愈发明显,作用愈发重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教育部率先改革破局,明确将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的600所转向职业教育,改革出台高考方案,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高考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党和国家一系列改革举措,明确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区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我区职业教育现状喜忧参半

我区现有3所中等职业学校——吴江中专、丝绸中专、汾湖职高,1所高等职业院校——苏州信息学院,中职在校生5853人,高职在校生4632人。多年来,我区职业院校在普通高校扩招、职业教育陷入低谷的背景下,紧贴吴江产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走出一条集学生实训、教师培养、员工培训、产品研发、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成绩斐然。一是优化职校办学格局。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职教发展纳入民生项目,在资金、政策上提供保障。2011年丝绸中专新建7500平米实训大楼,新添1365万元实训设备。2014年启用的吴江中专占地213亩,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7.5万平米。2014年苏州信息学院成功转型,民营转公办后发展迅速,步入良性循环,形成布局相对合理、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格局。2012年起,全区实行所有中职学校免学费,涉农专业和经济困难生享受助学金1500元。二是打通学生深造通道。通过合作办学、注册入学和对口单招高考等形式,拓宽办学途径,加强中高职衔接。吴江中专与苏州健雄、工职院、苏信学院开展5个“3+3”专业合作,年招生400人。丝绸中专与常州纺院、苏信学院开设4个“3+3”专业,年招生200人,2014年起作为省职技院办学点,开设纺织技术和电子商务二个专业,年招生80人。2012年起,3所中职校与三星高中同批次招收预科实验班,参加对口单招高考,201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05人。另外,每年还有超过400名学生通过注册入学进入高职校。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专业调整和品牌建设,新开设机电技术、光缆电缆、电梯维修、工艺美术、中餐烹饪等专业,其中丝绸中专的现代纺织技术、吴江中专的电子技术等7个专业创建成省品牌或特色专业。通过工学交替和订单式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苏信学院开设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服务业等21个专业,完全接轨吴江产业特色,各个专业建有数个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授课,实现企业与学校无缝对接。我区职业院校师生多次在全国、省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应届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各方面投入明显滞后,发展面临瓶颈。一是校舍场所严重不足。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实行“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实际在校人数为总人数三分之二。今年,省教育厅规定由原来“2+1”培养模式调整到“2.5+0.5模式,在校人数增多导致校舍不足问题突出。根据省标人均校舍25平米的要求,3所职业学校均已爆满,校内创业基地、实训室、社团活动室被挤占。2014年新建的吴江中专设计容量3000名学生,现实际在校人数已达3120人。丝绸中专设计容量为2100名学生,在校生为2154人。汾湖职高建筑面积仅6900平米,在校生565人,除申龙实训室、2个微机房外没有其他实训场所,且校舍均为D级危房,安全堪忧。二是职校师资较为紧缺。目前,3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核定教职工编制555名,其中吴江中专272人、丝绸中专224人、汾湖职高59人,实际在编389人,缺编166人,约占总编制数30%,苏州信息学院也存在一定师资紧缺问题。3所中等职业学校聘用代课教师101人,以弥补在职教师数量不足。代课教师因职称评定、薪酬待遇、业务技能、业绩考核等方面存在障碍,流动性大,作用有限。专业教师招录和紧缺人才引进均受制于户籍、政策等原因,出现“有专业无师资”的尴尬局面,如吴江中专开设电缆、电梯等新专业没有专业师资,智能家居专业也面临相同困难,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和专业发展。三是校企合作效益不高。尽管我区职业院校多数专业都有合作企业,但基本停留在接受学生顶岗实践一项,双方在订单式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岗位延伸培训等方面合作不够,参与度和影响面有限。一方面是大多企业出于管理成本和自身利益考虑,参与动力不足,怕影响正常生产,不太愿意派高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另一方面,学校担心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加上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资源配置和奖励机制,企业、教师及学生参与合作共建、工学交替等活动方面积极性不高。

三、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现代职业教育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实践,进可升学,退能就业,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而且促进经济与民生的双赢发展、协调发展。当前,我区要抢抓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良机,作为实施“文化兴区”战略的重要支撑来抓,尽快补齐职业教育发展“短板”。

一要加大职教校舍建设。区招办前期统计,今年我区初中毕业生7631人,其中3314人升入普高,2139人升入中职,剩余学生分流到外地职业学校或没有升学。20162017年初中毕业生将超过8000人,再以后达10000人以上。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和入学需求,3所中等职业学校将快速形成年招生2500人以上的能力。要抓紧立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在“十三五”规划中新建或扩建两所学校。按省标吴江中专仍空缺15000平米,丝绸中专空缺13500平米,可启动校内增建校舍,解决校舍场地及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汾湖职高按照省三星或四星级职业学校标准,高起点规划和推进新校建设,为未来预留空间。

二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我区中等职业学校7500名在校生测算,需配备教职工652人,实际空缺268人,按常规招录难以满足需求。要建立一套区别于普通教育、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招录、培养机制,从编制、招录、使用上给予一定倾斜和照顾。区编办、人社、教育部门逐年增加教师编制,扩大招录人数,将专业教师招录纳入普老师体系,或适时增加专业教师招聘专场,注重专业性考察。把专业技能型教师纳入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范围,加大人才引进和补贴力度,吸引更多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要通过政策引领和经费保障,鼓励职业院校从大型企业、公司外聘专业骨干进行兼职授课,并提高补贴待遇,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要塑造一流办学品牌。只有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闯出品牌,职业学校才能吸引学生就读,也才能吸引优秀企业招贤纳才。要打好专业品牌,实施“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专业群,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要打好升学品牌,加强师资、技能、科研等软实力,扩大与高等院校“3+33+4合作办学,拓宽中职对接高职的渠道,让我区职业学校成为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基地。要打好人才品牌,按照“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宗旨,加强应用技术和专业技能训练,着力提升人才质量,培养区域企业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要着力推进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要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桥梁,让行业企业参与进来,把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要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在生源输送、人才培养、师资引进、资源共享、项目研发等方面扩大合作,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要发挥政策引领和调节机制,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的政策,如建立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职校老师和学生下企业实习培训经费,对基地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等。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或许今天,你还有顾虑,宁可去民办大学读本科,不屑于学一门技术。也许明天,当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酬待遇高于其他毕业生,成为社会抢手的“香馍馍”时,有的中职将与四星高中平起平坐,高职热门专业会超过普通高校本科线。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也终将到来!

 

 
相关新闻